1.每日站会,九点开始,十五分钟。
2.追踪表每日更新,下班前同步。
3.客户问题不过夜,内部讨论不过两小时。
“从今天起,这就是规矩。”他放下笔,“谁有意见?”
没人说话。
“好。那今天就算第一天。”他拿起红笔,在三项任务后面都打了个钩,“明天继续。”
散会后,刘好仃没走。他把追踪表打印出来,贴在会议室门口的进度板上。第二家客户那栏的“沉默中”三个字,他特意用黄笔描了边。
老黄回车间做参数备份,新人甲在工位上把今天的邮件往来归类,小李开始写会议纪要。
刘好仃坐回电脑前,打开共享文档,把今天的记录补全。刚填完“内部进展”一栏,手机震动。
新人甲发来一条消息:“第三家客户回了,说回复很清晰,愿意等我们实机测试方案。”
他看了眼时间:19:18。
他没立刻回,而是打开另一个文件夹,找到昨天的模拟日志,新建一个子目录,命名为“实机测试预案·初稿”。
他点开文档,第一行写了四个字:“测试目标”。
接着写:“验证压力补偿窗口在实机环境下的稳定性,重点观察降温初期10秒内温度与应力变化。”
写完,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进度板。三家客户,三个状态:已回应、沉默中、再追问。三条线都在动。
他把文档保存,关掉页面,又打开追踪表,把第三家客户的反馈进度更新为“积极跟进”。
小李的消息又跳出来:“纪要写好了,您看要不要加一句‘团队协作顺畅’?”
刘好仃回:“不加。咱们不写虚的,只写实的。”
他站起身,把桌上的文件收进抽屉,笔搁在笔记本上。窗外,厂道上的路灯全亮了,一辆叉车缓缓驶过,车灯扫过玻璃幕墙,映出他站着的影子。
他转身把进度板上的笔放回笔筒,手指在“沉默中”三个字上停了半秒。
“明天九点。”他对空荡荡的走廊说。
新人甲在工位上抬头:“您说什么?”
“没什么。”他笑了笑,“就是提醒自己,别忘了开会。”
他重新坐下,打开邮箱,把今天的三封往来邮件归档到“新能源跟进”文件夹。刚关掉邮箱,手机又响。
是老黄发来的照片,车间的控制屏上,最新一次模拟曲线平稳地划过屏幕,降温段的波动几乎拉直。
刘好仃没回文字,只发了个“”。
他把手机扣在桌上,目光落在进度板上。三家客户,三条线,一条已动,一条在等,一条正追。
他拿起笔,在“实机测试预案”那一栏,写下第一个步骤:
“调取三号炉最近三次运行日志,对比材料批次与温控记录。”
笔尖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