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38集:改进新计再制定(2 / 2)

“别想着一步到位。”他说,“咱们要的是步步有痕,步步能回头。”

小李看着时间表,嘀咕:“第三天就要出方案,来得及吗?”

“来不来得及,做了才知道。”刘好仃把笔递过去,“你现在就开始整理材料模型参数,把上次冷却偏差的数据重新跑一遍,看看在不同温变速率下的回缩趋势有没有规律。”

老黄摸着下巴:“那我得把缓冲模块的每一次触发记录都扒出来,还得测响应延迟的波动范围……这工作量不小。”

“所以现在就开始。”刘好仃走到他身边,“你不是常说‘修一次涨三块’?现在咱们不光省三块,还得让这省下来的三块,变成标准,变成规矩。”

新人甲盯着屏幕上的裂纹序列图,轻声说:“我刚刚把三张图像叠在一起,放大到300倍,裂纹的扩展方向……好像不是直线,有点偏转。”

刘好仃立刻凑过去:“偏多少?”

“大概七度左右,从边缘涂层薄弱区斜着往内走。”

“那就说明它不是随机裂,是顺着应力走。”刘好仃点头,“你把这个角度也记进去,作为动态比对系统的识别参数之一。下次一发现走向异常,系统就得报警。”

老黄忽然问:“你说这裂纹要是真穿过去了,会不会影响整个舱体密封?”

“会。”刘好仃没回避,“但我们现在不是防它穿,是看它怎么穿。等我们知道了路径、速度、触发条件,下次就能在它起步前拦住。”

小李抬起头:“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其他批次的密封件做一次应力筛查?提前标出高风险样本?”

“该。”刘好仃在白板上补了一句:“建立高应力样本追踪机制,纳入日常检测流程。”

老黄挠了挠头:“你这一套下来,事儿是多了,可活也清楚了。至少我知道自己该盯哪儿了。”

“咱们干技术的,不怕事多,怕事糊。”刘好仃拿起红笔,在七日周期的关键节点上一个个圈起来,“你现在不清楚,是因为以前都混着干。现在分开,反而看得清。”

新人甲忽然说:“医疗线的第三次低温循环还有十分钟开始,要不要再调一次监测频率?”

“不调频,加层。”刘好仃打开系统权限,新建一个独立数据通道,“从现在起,所有显微图像除了进主库,还得同步推送到这个加密文件夹,只有参与改进计划的人能看。”

“为什么?”小李问。

“因为这不是普通数据,是预警信号。”刘好仃按下确认键,“我们得让关键信息,跑在问题前面。”

老黄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条目,叹了口气:“你这哪是改计划,是重新搭架子。”

“架子不牢,房子才容易塌。”刘好仃把记号笔盖上,又打开,重新在“医疗线第三循环”旁边画了个三角警示标。

他抬头,看向三人:“材料在变,系统在变,人也得跟着变。咱们不能等它裂开了才说‘早该修’。”

小李点头,开始重新建模;老黄掏出笔记本,一条条列日志条目;新人甲切换图像模式,准备捕捉下一帧变化。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红笔尖悬在“第五日评审”上方,还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