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28集:优化长期效果察(1 / 2)

刘好仃把日志本合上时,听见小李在调试平板系统。那台设备刚弹出一个新窗口,灰底白字写着“客户反应速记框”,

“这玩意儿像打卡。”小李嘟囔,“客户又不是考勤机。”

“可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新人甲站在展示架旁,手里捏着一沓评分表,“上次我漏记那两个皱眉的,现在想想,他们站定的时候肩膀是绷着的。”

老黄蹲在地上拧螺丝,头也不抬:“你当时要是能看出来,早去当心理医生了。”

刘好仃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过去十四天的动线热力图。屏幕上的红点密密麻麻,集中在第三展示区,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三分之一的客户在这里停留超过五分钟,却没人走向洽谈桌。

“问不出问题的人,不一定没问题。”他说,“他们只是没开口。”

小李凑过来:“那咱们现在算不算在听‘沉默的声音’?”

“不算。”刘好仃摇头,“我们是在看他们怎么沉默。”

他打开评分表模板,把“信任指数”四个字写在顶部。一到五分,对应提问层级、停留时间、是否返场。第一轮数据以三天前那张记录表为基准,新人甲交上的“非标提问收集”成了起始点。

“以后每轮讲解完,填一次。”他指着平板上的弹窗,“不填完,下一段视频不播放。”

老黄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你这是逼着我们当监工。”

“不是监工。”刘好仃说,“是帮客户把没说出口的话,记下来。”

新人甲低头看表,小声问:“要是客户盯着应急方案那块看很久,但一句话不说呢?”

“那就记眼神接触五秒以上,算一分。”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在“观察角”区域贴上一张截图,“这个人,昨天在切换接口前停了六分半钟,手指一直在玻璃罩上来回滑。他没问,但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

小李盯着图看了两秒:“他是在比尺寸?”

“是在想换上去顺不顺手。”刘好仃用笔圈出画面里那只手,“老设备用久了,人都有手感。他怕新模块‘不认路’。”

老黄哼了一声:“那咱们干脆录个‘老工人上手实测’,让他看看熟手怎么装。”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先不急。现在要紧的是,搞清楚哪些沉默能转化,哪些只是路过。”

三天后,小李在系统里跑出第一份周报。第四层客户占比从12%升到34%,其中七成以上有过二次返场记录。更关键的是,这些客户在“应急切换方案”前的平均停留时间比其他人多出两分十八秒。

“他们不是不信。”新人甲翻着评分表,“是想再看一遍‘万一出事怎么办’。”

刘好仃把数据抄到白板上,在“问长期使用案例”条目下划了条横线,接着写:“二次返场客户中,78%最终签单。”他又在“可安排实地参观”那半句外画了个圈。

“还是不主动提?”小李问。

“提了就没用了。”刘好仃擦掉笔迹,“等他们自己再问一次,才是真动心。”

老黄忽然从调试间探出头:“连续三天没人问‘三个月用下来怎么样’了,是不是咱们那数据卡起作用了?”

“或者。”刘好仃翻开日志本,“他们已经信了,只是还没下决心。”

“那不是一样?”

“不一样。”他指着热力图,“信了会看细节,没决心才会反复看同一个地方。这两天在第三区停留超五分钟的,有六个是第二次来的。”

小李反应过来:“他们在等一个信号。”

“对。”刘好仃合上本子,“等我们证明,他们担心的那些事,别人也想过,也解决过。”

新人甲举手:“要不要把客户签字的验收单换一张新的?旧的都看了好几回了。”

“不用。”刘好仃说,“熟脸才有信任。他们认得那张纸,就像认得老邻居的脸。”

下午两点,车间空调嗡嗡响。新人甲正在整理最新一轮评分表,突然抬头:“刘师傅,刚才有个客户在应急方案前站了八分钟,临走时问我‘你们自己用的那台,能查日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