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问,能不能拍个老设备现场换装的全过程?”
这条问题还躺在那里,字迹清晰。
他拿起红笔,把整条划了个圈。
“以前他们不信稳定性,现在信了,就开始关心效率。”他说,“以前怕装不上,现在不怕了,就想装得快。”
小李立刻反应过来:“所以接下来,他们会问‘多久能换完’‘要不要停机’‘不同机型怎么对接’?”
“没错。”刘好仃点头,“疑虑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咱们得比它跑得快。”
新人甲翻出今天的客户记录:“上午有两个电话,确实问了安装时间,还问了有没有标准流程。”
老黄搓了搓手:“那我下午就拍一段?从拆旧到装新,掐表计时。”
“先不急。”刘好仃按住他的手,“得想清楚再拍。现在每一段视频,都是信任的一部分,不能有半点含糊。”
小李突然举手:“那……我们是不是该准备一份‘跨机型对接参数表’?提前把常见型号的接口方式、供电要求都列出来?”
刘好仃看着他,笑了:“你说到点子上了。”
他在白板空白处写下第二条待跟进问题:
“整理不同机型对接参数表”
然后,又把第一条“拍摄老设备换装全流程”圈得更重了些。
“这两个问题,一个偏实操,一个偏资料。”他说,“先解决哪个?”
新人甲小声说:“拍视频看得见摸得着,可能更直观。”
老黄立刻点头:“对,眼见为实。”
小李却犹豫:“可要是参数没对上,视频拍得再顺,装不上也是白搭。”
刘好仃听着,没表态。他转头看向调试间角落的主控箱,那上面的新模块正稳定运行,指示灯有节奏地闪烁。
他走过去,打开侧盖,手指沿着散热槽滑过,确认螺丝紧固,接口无松动。
回来时,他在白板前站定,拿起红笔,在“拍摄老设备换装全流程”
“就它了。”
“可参数表……”小李还想说什么。
“拍视频的时候。”刘好仃打断他,“把参数一项项念出来,边装边讲。”
三人同时愣住。
随即,小李笑出声:“一手装,一手教?”
“对。”刘好仃说,“动作和数据一起给,才最实在。”
新人甲快速记下要点,老黄已经开始琢磨拍摄角度,小李则打开新文档,准备设计配套图解。
刘好仃坐回桌前,日志本摊开在“信任触点量化”那页。他盯着白板上被红笔圈住的问题,笔尖轻轻敲着纸面。
墙上的红点图依旧挂着,三十七个标记,个个亮着。
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开登记本,找到那位坚持要测电费的客户名字,在后面添了一行备注:
“实测反馈预计三天后送达”
然后,他把笔搁在本子上,没盖笔帽。
墨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点,像一颗刚落下的雨。
他抬头,看见小李正在电脑上拉时间轴,老黄比划着拍摄手势,新人甲对着电话轻声确认样品编号。
调试间的灯亮着,主控箱的指示灯闪了闪,像在回应某种无声的节奏。
刘好仃伸手摸了摸日志本的封皮,又缓缓移开。
他盯着白板上那条被重重圈住的问题,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门外走廊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走远。
他低头,重新拿起笔,在“拍摄老设备换装全流程”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摄像机图标。
笔尖顿了顿,又在图标下方写了个数字: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