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16集:验证结果细分析(2 / 2)

他顿了顿:“玻璃炸了,人没事,是运气。可那一炉料,够一个家庭吃五年。”

办公室里静下来。

“我们现在改的,”他声音没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不是一台机器,是以后谁上夜班时的心跳。”

新人甲低头看着自己刚写的“焊点裂纹”,把那行字划掉,重新写:“存在热疲劳裂纹,建议材料升级。”

老黄把放大镜放下,拿起笔,在“外壳散热”那一栏写下:“当前结构散热效率不足,持续高温下模块寿命预计缩短40%。”

小李在“断电恢复”一栏停住:“备用电源切换无丢失,但第二次断电时防雾模块数据缺失。”

“不是程序问题。”老黄接上,“电压抖得太狠,缓冲不够。”

“所以得加稳压。”刘好仃说,“不是加个零件,是加个‘保险’。机器不怕断电,怕的是断了电,醒不过来。”

他走到白板前,把五项问题逐条写下:

1.焊点材料耐热性不足,存在长期开裂风险

2.外壳散热设计不匹配高负荷运行,影响模块稳定性

3.断电恢复过程中缺乏电压缓冲机制,存在数据丢失隐患

写完,他退后一步:“就这三条,不加,不减。谁有补充?”

小李举手:“响应延迟的累积效应,要不要单列?”

“不列。”刘好仃摇头,“那是结果,不是根。根在这三个地方。解决了,延迟自然下去。”

老黄点头:“对,治标不如换零件。”

新人乙小声问:“那……能耗呢?我们测了八小时,比标准高了7%。”

“高7%不多,但得查。”刘好仃说,“写进备注:待排查电源模块转换效率。今天先放一放,优先解决影响安全的。”

他合上白板笔盖,看了眼时间:七点四十三分。

“数据整理到这,不急着交,也不急着改。咱们得先认得清问题,才能改得准。”

小李收起平板,忽然说:“刘哥,你说……我们这么折腾,到底图啥?”

“图啥?”刘好仃笑了笑,“图以后有人用这台机器时,不用提心吊胆。”

他走到原型机前,伸手摸了摸外壳。

还是温的,但比昨天多了点颤动,像跑完长跑的人,呼吸还没平。

“它扛了一夜,不是因为多厉害,”他说,“是因为我们把它往死里整了一遍。”

老黄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下次整得再狠点。”

“会的。”刘好仃说,“但下次之前,得先知道它哪块最怕整。”

他转身拿起日志本,翻到最后一页,写下:

“问题确认:三项核心隐患已定位。待决策。”

笔尖停住,墨迹在纸上晕开一个小点。

新人甲站在白板前,伸手摸了摸那三条问题记录,指尖蹭到一点未干的笔迹。

他的手指顿了顿,没擦,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