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收起本子:“这周数据就这些。热度有,信任在,转化弱。评估完了,下一步该干啥,心里也该有数了。”
小李关掉投影,屏幕黑下来。班组长起身去倒水,顺口问:“贴墙上的口诀,要不要改?”
“先不动。”刘好仃说,“三招还是三招,但讲的人得换换词。比如‘指腹轻划’后面,加一句‘这一划,能省五毛钱’。”
小李笑出声:“那得改成‘手感经济学’了。”
“本来就是。”刘好仃也笑了,“老师傅的手,摸的是经验,算的是成本,救的是订单。”
老黄站起来,走到墙边,盯着那三行字看了会儿,忽然说:“第一招,洗手——干净手才能摸准,准了才能少出错,少出错就少赔钱。”
三人一愣。
小李眼睛亮了:“这不就是现成的话术?”
“第二招,用指腹,”老黄继续说,声音不大但清楚,“不是掌心,因为掌心迟钝。指腹敏感,能早发现,早拦下。一片废片成本两块八,早发现,就是赚。”
班组长直接掏出笔:“你接着说,我记着。”
“第三招,摸完别急着说。”老黄顿了顿,“先在心里过一遍,像回放录像。这一步省不得,错报一次,客户不信,后面全白搭。”
他说完,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李飞快敲键盘:“我把这三段录下来,做成语音导览,扫码就能听。”
刘好仃看着老黄:“你刚才说的,不是三招,是三笔账。”
老黄摇摇头:“我不是会算账的人,可我知道,哪次摸错了,厂里就得赔钱。现在能算清楚,挺好。”
刘好仃把本子翻到新一页,写下:“经验可量化,信任可换算,推广可评估。”
他抬头:“这周的事,到这儿。数据我们存了,问题也清了。接下来,得让人不仅看得懂,还得算得清。”
小李合上电脑:“我今晚就改看板。”
班组长把记下的纸折好塞进工装口袋:“明天早班,我就拿新话术试。”
老黄站在墙边,伸手摸了摸那张纸的边角,像是确认它贴得牢不牢。
刘好仃最后说:“客户扫码是开始,不是结果。我们得让他们扫完,还想再扫,还得愿意掏本子记。”
他收起笔,把本子夹回内袋。
小李正要起身,手机突然震动。她低头一看,系统提示弹了出来:
“外部设备再次访问数据看板,停留时长:8分12秒。”
她抬头,声音轻了些:“这次,没走。”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一眼屏幕,没说话。
班组长凑过来:“是不是看久一点,就有戏?”
刘好仃摇头:“不一定。但至少,有人开始算账了。”
老黄站在原地,忽然说:“要不……我明天也去讲讲?就讲那三笔账。”
刘好仃看着他,点点头:“行,你讲,我们录。”
小李立刻打开录音功能。
老黄清了清嗓子,声音比刚才稳了些:“第一招,洗手。手干净,感觉才准。准了,就能早拦一片废片。一片两块八,一天少出五片,就是十四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