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拆壳!”他边做边喊,“酒精擦芯!绿豆大小脂!对角拧紧!通电测试!贴标入库!”
六步下来,不到八分钟。绿灯亮了。
“再来一遍。”刘好仃说。
十分钟后,那小伙子自己完成了全流程,手稳了,声音也大了。
“记住,”刘好仃说,“你们不是在卖零件,是在帮人省时间。谁都不想半夜被叫来修机器。”
中午没人走。几个人围在操作台前反复练,口诀越喊越顺,像喊劳动号子。
老黄忽然从测试区拎来一台样机,就是那天渗出导热脂那台。他当着大家的面拆开外壳,用镊子夹起铝片。
“看这儿。”他指着脂体边缘,“还在软,有弹性。说明热量一直在走。这不是死东西,是活的。”
有人凑近看,小声说:“像出汗似的。”
“对。”老黄点点头,“它会呼吸。咱们推的,是个能喘气的命。”
下午三点,第一套推广物料包出炉。
打印的对比图换了新墨盒,绿色鲜亮得扎眼。小李用手机扫了扫视频二维码,跳出来的正是小王那版操作视频,加载顺畅。
“链接挂内网短链。”她说,“不怕丢,不怕崩,扫码就到。”
可贴纸一贴上去,边缘翘了角。小王试着用透明胶固定,结果把二维码盖住一半。
刘好仃看了两秒,转身去车间废料箱翻了翻,拎出几个防静电袋。裁剪、压膜、打孔,做成透明插页,把三样东西夹进去,再用记号笔在封面写上:“V2推广包001号”。
“土是土了点。”小王摸着边缘,“但结实。”
“能用就行。”老黄把包翻过来检查,“要是每个都这么细,推广一百个也不怕翻车。”
刘好仃把包挂在墙上挂钩,退后两步看了看。阳光从窗外斜进来,照在塑料膜上,反出一道光边。
“明天开始,每条线轮训。”他说,“先教会十个,再让十个教一百个。”
小李忽然想起什么:“要不要加个反馈表?收集一下一线问题。”
“先不急。”刘好仃摇头,“让他们先讲顺了再说。话都说不利索,哪来的反馈?”
老黄把最后一套工具放进去,合上插页。他发现自己的手印留在了膜上,模糊地盖在“换一套,稳三年”那行字上。
他没擦。
小王拿起推广包,往肩上一挎:“走,去三号线试试水?”
刘好仃没动:“再等等。”
“还等啥?数据也有了,包也做了,人也练了。”
刘好仃低头看了看自己工牌上的二维码,又抬头望向测试区的方向。
“等灯再亮一次。”他说,“不是为了看它行不行,是为了让大伙儿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