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次是系统,不是人。”
“系统也是人用的。”老张翻出#138号视频,“人怕啥,系统就得避啥。他懂这个。”
刘好仃回来时,手里多了半瓶冰水。他拧开喝了一口,把瓶子往桌上一放:“四线换模,五分钟搞定。他们现在空档最长,就是午休后那十分钟。”
小李抬头:“那咱们宣讲时间也得跟着调?”
“不调时间,调节奏。”刘好仃坐下,“早班赶,话要短;中班稳,话要实;夜班困,话要暖。你材料做得再漂亮,不合时宜,也是白搭。”
老张忽然笑出声:“你这哪是推广,是相亲呢?还得看八字合不合。”
“推广就是相亲。”刘好仃正色道,“你不了解对方想啥,上来就说‘我多优秀’,谁跟你处?”
小李憋不住笑了:“那咱们这算不算是‘定制恋爱’?”
“是‘精准搭伙’。”刘好仃把三份草稿收进文件夹,“今晚都别走太早。材料出来,咱们先对一遍,别让‘早班包’跑进‘夜班会’。”
傍晚六点,三套材料终于齐了。
小李做了三个独立pdF,封面颜色不同,内容也各有侧重。早班版首页是张时间轴:“报警—会审—定论,十分钟闭环”;中班版突出签字流程图,标红“最终责任人为现场质检”;夜班版最简单,一页大字:“试用期,报警不计入考核”,底下配了段#138号视频的静音截图,警报灯正亮着,三个人围在检测台前,神情专注,没人皱眉。
老张看完点头:“行,这回不像开会,像聊天。”
“就怕管理层不认。”小李犹豫,“主任要是问‘为啥搞三套’,咋答?”
电话就在这时响了。
刘好仃看了眼号码,接起来:“主任。”
“小刘啊,我听说你们在弄三套宣传材料?”声音不高,但带着探问。
“是。”刘好仃没绕弯,“早班怕误工,中班怕担责,夜班怕添活。同一套话,有人听进去了,有人当耳旁风。我们想试试,换种说法,看能不能让更多人愿意听。”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们这是搞特殊化。”
“不是特殊化,是正常化。”刘好仃语气平稳,“统一讲,是图省事;分着讲,才是真公平。就像发工服,高矮胖瘦都给一码,穿不上的人只能硬撑。我们不想让他们硬撑。”
又是一顿。
“……试点三天。”主任终于开口,“每天报反馈,我要看数据。”
“行。”刘好仃应得干脆,“每轮讲完,当场收纸条,当天整理,第二天改进。不光讲,还得听。”
电话挂了,小李长出一口气:“过啦?”
“过啦。”刘好仃把手机扣在桌上,“三天试点,咱们得把每一张纸条都当圣旨看。”
老张伸个懒腰:“那你今晚还得改话术。”
“改。”刘好仃打开本子,“明天早班第一轮,先试‘早班包’。讲完,留五分钟,谁有问题,当场答。答不了的,记下来,后天带答案来。”
小李苦笑:“你这是把推广变成门诊,还带复诊的。”
“病根不除,推广就是走形式。”刘好仃合上本子,抬头看钟,“八点二十七。材料存好,明早七点,四线检测区门口见。”
他站起身,把文件夹塞进工装内袋,顺手把那半瓶冰水扔进垃圾桶。
瓶底还剩一口水,晃了晃,没倒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