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缓缓上升。
80度,正常。
82度,信号纹丝不动。
84度,风扇自动提速。
86度,曲线平稳如直线。
没人说话。小李低头喝了口咖啡,凉透了,有点苦。
“再来一次。”老周说。
“再冲一次。”小李点头。
第二轮测试开始。这回他们把环境温度调高,模拟夏天密闭空间。机器内部温度很快逼近87度。
小赵盯着屏幕:“86.8……86.9……87.1……”
信号依旧稳着。
“过了。”她松了口气。
老周咧嘴笑了下,伸手去关模拟舱。小李却没动,眼睛还盯着日志窗口。
“怎么?”林晓彤问。
“87.3的时候,电流有0.1毫安的波动。”小李放大波形,“太小了,不影响功能,但……”
“但什么?”
“但咱们的目标不是‘不坏’,是‘让人彻底放心’。”他抬头,“我晚上再算算,看看能不能把涂层再压薄0.5微米。”
林晓彤看着他,忽然说:“你这人,毛病真多。”
“客户才不管我们累不累。”小李把笔记本合上,“他们只想要个不会坏的东西。”
刘好仃进来时,正听见这句。他没说话,走到台前看了看运行数据,又看了眼那本还摊在桌上的《材料热力学基础》。
“明天早上我要看到新参数。”他说完就走。
晚上九点,车间灯还亮着。小李趴在台边,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道公式,算到第三页,笔没水了。他甩了两下,换了一支。
老周送来一盒打印纸,顺手把门关上。
“别熬太晚。”他说。
“快了。”小李头也不抬,“就差一个导热系数。”
十点十七分,他终于把新参数表导出来,命名:“双冗余优化_V2”,发到群文件,顺手点开林晓彤白天发的预警草图。
他鼠标停在“一键预约”那个按钮上,右键,新建图层,写了个小字备注:“建议增加倒计时提示:距离建议检查时间还剩24小时。”
文件存好,他合上电脑,拎起包准备走。
包比前两天更沉了。除了工具,他还塞了三张打印的测试记录,和一本翻出毛边的《材料热力学基础》。
走到门口,他回头看了一眼实验台。那台“再优版”原型机还在运行,屏幕上的温度曲线稳稳地停在87度。
他伸手关灯。
黑暗吞掉最后一缕光时,手机震了一下。
是小赵发来的消息:“新涂层样品明天早上八点到,我让仓库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