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翻开打印的改进计划原件,纸页边角有点卷,显然是翻过很多次。他逐条对照:
“解决低温环境下关键数据丢失”——七轮测试中,核心数据无一遗漏,时间戳问题可控。
“提升高并发稳定性”——五条产线同时导出,成功率从最初的40%升至92%,仅一次因资源释放异常导致标记错误,但文件可正常打开。
“支持客户在汇报场景中直接使用”——pdF格式兼容,图表清晰,LoGo可定制,已通过内部模拟验证。
他合上文件,在报告末页写下结论:“改进成果通过验证,建议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然后签上名字,写下时间:8:47。
阳光正好铺满玻璃幕墙,反射进来,在桌角晃出一小片亮斑。刘好仃把报告推到中间,说:“咱们不是要做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系统,而是做一个让人敢拿出去说话的工具。现在,他们可以开口了。”
小吴盯着那行签名看了很久,终于开口:“那……还测吗?”
“测。”刘好仃站起来,把投影关掉,“但不是为了找毛病,是为了看它能跑多稳。接下来,咱们换个方式跑——连续七天,每天八小时,真实使用节奏,不加压,不突变,就看它能不能像上班打卡一样,天天准时。”
小李合上电脑:“那我调个自动记录脚本?”
“调。”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测试—分析”环节画了个圈,然后写下:“结论已定,动作不停。”
他转身准备去茶水间泡杯新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监控平台的自动提醒:第七轮测试的最终校验完成,所有文件d5值匹配,无损坏。
他没点开,把手机翻过去,继续往茶水间走。
水烧开的提示音响起,他按下按钮,热水冲进杯子,茶叶打着旋儿沉下去。他端着杯子回来,看见小吴已经打开服务器监控界面,正把新一轮测试的调度任务加进队列。
“时间设成九点整?”小吴回头问。
“设成九点零七。”刘好仃说,“让系统也迟个到,别太累。”
小吴笑了,手指敲下回车。
屏幕上的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资源占用曲线平稳上扬。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工人陆续走进厂区,有人提着保温饭盒,有人骑着旧电动车,车筐里还放着头盔。
他低头看了眼手表,分针刚走过九点。
监控系统弹出第一条日志:
“任务启动,环境温度:-10c,并发数:3,状态:运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