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94集:研发投入逐步增加(2 / 2)

小林乐了,转头喊:“刘师傅,有人夸咱们了!”

刘好仃正在检查传感器接线,头也没抬:“别理,继续记。”

“记这些真有用?”老李路过,瞅了眼白板,“厂办都说,一线不归咱们记研发账。”

“他们不认,咱们自己认。”刘好仃拧紧最后一颗螺丝,“钱花在哪,工时耗在哪,数据出在哪——这不叫研发,叫啥?”

老李没说话,盯着白板看了会儿,转身走了。半小时后,他拎着本子回来,往阿珍手里一塞:“把巡检日志里‘夹具异常’的记录,从上个月开始,全抄上去。”

阿珍翻开本子,密密麻麻全是字。她抬头:“你攒这些干啥?”

“万一哪天要算总账呢?”老李嘟囔,“不能光咱们自己信。”

第十一天,应力仪正式上岗第三天。小陈蹲在夹具旁,手里握着读数器,眉头皱成一团。

“咋了?”刘好仃走过来。

“数据不对。”小陈指着屏幕,“左边应力比右边高37%,按理说不该差这么多。”

刘好仃接过仪器,重新测了一遍,又测第三遍。结果一致。

“不是仪器问题。”他低声说,“是安装偏差。”

小林凑过来:“可咱们装得挺标准啊。”

“标准是图纸写的。”刘好仃把读数记下,“可机器会累,地基会沉,螺丝会松——标准不动,现实一直在变。”

他抬头看向B线传送带,玻璃正平稳滑过,像一条流动的河。

“所以得有人看数据,得有人调,得有人花这几百块,买个能说话的仪器。”他顿了顿,“以前咱们靠眼睛看,耳朵听,手去摸。现在,让它自己说。”

小林笑了:“它要是会说话,第一句肯定是——‘我快撑不住了’。”

“那咱们就得听着。”刘好仃把仪器交还小陈,“接着测,每两小时一次,记进日报。”

第十三天,微创新基金首笔支出正式入账。财务科打来电话,说那笔483元已从“非常规维修预备金”列支,备注栏写着:“B线夹具应急改良”。

刘好仃把通知打印出来,贴在白板旁边。

阿珍数了数:“累计投入1372元,节省估算3821元。”

“还没算工时。”小林补了句,“省下的巡检、返工、清理碎玻璃的时间,够干半个小项目了。”

刘好仃没接话。他拿起笔,在白板最下方画了三条横线:

钱——有了第一笔;

物——进了第一台;

账——记了第十三天。

三条线,像三条铁轨,从纸上延伸出去,通向某个还没命名的地方。

晨会铃再响时,B线维修角墙上多了块小展板。塑料封皮,边角用胶带固定,标题是手写体:

《微创新投入与反馈台账(试运行)》

投入明细(资金/工时)

使用设备(应力仪·临时编号001)

初步反馈(夹具松动报警响应速度↑60%)

刘好仃路过时,脚步没停。他抬手摸了摸展板右下角,那里新钉了个小挂钩,空着。

小陈正蹲在地上接传感器线,抬头问:“刘师傅,这挂钩是干啥的?”

刘好仃没回头,只说了句:“等第一个用它挂上成果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