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还在第一圈?”小周看着自己的卡,有点泄气。
“正常。”阿珍递上一支绿色印章,“每通过一次‘五分钟挑战’,盖一章。集齐三章,升下一圈。”
“五分钟挑战”是刘好仃想的法子:随机播放一段报警录音,学员口头作答,内容必须包含“什么问题、影响哪道工序、建议怎么处理”。达标就盖章,失败就重来。
“别小看这五分钟。”刘好仃说,“真出事时,你也没更多时间。”
有人抱怨:“活都干不完,哪有空考试?”
阿珍早有准备。她推出积分兑换制:盖一章,积一分;三分换半天调休,五分换新工具包,十分能申请带薪外训。
“那要是我不想要调休呢?”
“那就攒着。”阿珍笑,“月底积分榜前十,照片上墙,标题我都想好了——‘听得懂机器的人,才是未来的老师傅’。”
消息一出,报名人数翻倍。连平时不吭声的老王都来领了张成长地图,小声问:“我五十了,还能进第二圈吗?”
“能。”阿珍把笔递过去,“地图上没写年龄限制。”
车间休息区多了一块白板,上面贴着“问题墙”。匿名小纸条一张接一张:
“为什么系统说温度正常,玻璃边缘却发雾?”
“报警037响了,可风阀是好的,问题在哪?”
“小林写的口诀能不能打印一份贴操作台?”
刘好仃把问题收进文件夹,交给老李和小林:“你们俩,一个懂手感,一个懂系统,合起来就是‘全解答案组’。”
第一期解答贴出去,标题是:“温度正常,玻璃发雾?可能是‘热惯性’在作怪。”尾还加了一句:“老李说,这叫‘炉子还在喘气’。”
底下有人留言:“终于知道为啥他总说‘再等等’了。”
阿珍顺势推出“带教积分制”:老师傅每解答一个问题、带一次实操,积一分。月度榜首照片上“成长榜”,配文:“听得懂手感的人,才是车间的定盘星。”
老李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榜首。照片是他蹲在炉前讲解风阀的侧影,配文
培训第三周,刘好仃在控制台前抽查一名夜班员工。报警录音响起:“037号报警,触发。”
员工立刻回答:“退火炉入口温差超限,可能裂片,建议查传感器或调风阀,同时摸风阀听有无哨音。”
刘好仃点头,正要盖章,对方忽然补充:“如果连续两天出现,还得查外部气温变化,上周冷空气来,系统没更新补偿参数。”
刘好仃笔尖一顿:“这谁教的?”
“小林哥的口诀第三条,加了备注。”
“备注?”
“他说,‘真正的系统思维,是知道机器没说出来的那部分话’。”
刘好仃笑了,盖下红章。
问题墙又添新条:“能不能开个‘反向培训’?让我们教教小林怎么换滤网、怎么擦传感器?”
底下很快有人响应:“+1,他教我们看数据,我们教他摸机器。”
阿珍把纸条拍下来,发到群里:“下周四下午,第一期‘反向课堂’,主题:如何在不拆机器的前提下,判断风道堵塞。”
小林回复:“报名,自带抹布。”
刘好仃在旁边看,默默把“成长三环图”又画了一遍。这次,他在外圈加了一圈虚线,写着:“当所有人都能教,所有人愿学,路就活了。”
周五下午,阳光斜照进车间,培训看板前围了一圈人。小周指着自己的成长地图,红笔刚刚划过第一圈边界。
“我进第二圈了。”
旁边有人拍他肩膀:“那你得准备接037报警的电话了。”
小周还没说话,控制台方向突然传来提示音。新警报响起,编号037。
他转身就跑,工装袖口还沾着早上画地图时蹭到的绿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