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65章 评估结果初步呈现(2 / 2)

刘好仃没动,也没解释。他切换回上一张幻灯片,放大角落一处附注——“首次提交问题卡人数:7人”。

“这七个人里,”他说,“有一个写了‘我能写条子吗’,我们记下了。”

他打开手机相册,投出一张照片:一张被烧过的卡片残片,边缘焦黑,中间一行字依稀可辨。

“这张烧了,但名字没丢。”刘好仃说,“我们建了个新表,叫‘问题闭环追踪表’。不管建议采不采纳,三天内必须显示‘已接收’,进度公开。”

小李没坐下:“那要是三个月都没回音呢?”

“那就改机制。”刘好仃说,“不是改人。人愿意开口,是机制的胜利;人不敢再开,是机制的失败。”

会议室又静下来。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盯着屏幕,有人轻轻点头。

阿珍悄悄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战略组说要加权重,把‘人’的维度压回三分之一。”

刘好仃看完,没表态,只把纸条折好塞进口袋。

他重新调出那张趋势图,把“一线参与频次”单独放大,又在旁边加了个新标签:“沉默突破指数”。

“这个指数不计分。”他说,“不进总评,也不挂钩考核。但它会一直挂着,提醒我们——项目好不好,不光看流程顺不顺,更要看有没有人,从不敢说到敢说。”

小林在后排小声问:“那要是有人说完又不说了呢?”

“那就再等。”刘好仃说,“等他觉得安全了,自然会再开口。”

会议结束前五分钟,刘好仃关掉ppt,只留一张白底黑字的总结页:

“成果看得见,不足也真实。

进步在发生,但还没完成。”

散会时,南粤的小李走过来说:“下次听证会,我能来旁听吗?”

“当然。”刘好仃说,“还发卡片。”

那人点点头,走了。

下午两点,数据组重新跑了一遍模型。老周盯着屏幕,忽然“咦”了一声。

“怎么?”阿珍凑过来。

“你看这条记录。”老周指着一行数据,“昨天b线夜班,有人通过语音通道上报模具松动,系统自动标记为‘低优先级’,但三分钟后,同一问题被第二次上报,这次标了‘高危’。”

“谁报的第二次?”

“不知道。声纹不存,Ip不留。”

“但处理速度提上去了。”小林看着工单响应时间,“第一次上报,响应延迟四十一分钟;第二次,八分钟。”

“说明有人听见了。”刘好仃站在门口,“然后替他喊了一嗓子。”

阿珍笑了:“那算不算‘协作可见度’?”

“算。”刘好仃说,“而且是最硬的那种。”

他打开评估手册,翻到附录页,在“沉默突破指数”,记0.5点,仅作观察。”

小林看着新公式,嘀咕:“这玩意儿以后怎么标准化?”

“不标准化。”刘好仃合上本子,“有些事,能数清楚,有些事,只能看着。”

傍晚五点四十分,阿珍在茶水间撞见小李。他正往铁盒里投卡片,动作利落,没犹豫。

她没打招呼,只等他走后,打开盒子看了一眼。

卡片上写着:“上次我提的模具固定方案,有人在用了。我想知道,是谁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