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软件的加载进度条刚刚走到尽头,刘好仃便毫不犹豫地点击了播放键。
瞬间,屏幕中央弹出了一段视频。画面有些昏暗,仿佛是在一个光线不太充足的检测台前拍摄的。镜头中,一名身穿工服的工人正弯着腰,专注地读取着检测台上的刻度。
就在这时,头顶的灯带突然亮起,整个画面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工人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他猛地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与此同时,工服的肩线在灯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一道银色的边缘,显得格外醒目。
这段视频没有配乐,也没有字幕,只有风扇转动的轻微嗡嗡声作为背景音。然而,就在画面中的工人抬头微笑的瞬间,一声轻快的“哎,这回看得清了”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坐在会议桌对面的南粤建材的几位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微微前倾了身子,似乎想要更仔细地观察这段视频。宣传科的女主管抬手调整了一下耳麦,而安全主管则紧盯着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看了足足两秒钟。
“这是我们上个月改的一盏灯。”刘好仃把平板转正,“不是什么新技术,就是把c-7台原来的冷光换成了暖白,加了防眩罩。工人说,手不抖了。”
对方没人接话。片刻后,宣传主管开口:“刘工,你们这个……挺有温度。但我们更关心的是,这类交流能带来什么实际效益?比如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投诉率?”
刘好仃没急着回答。他翻开手边的文件夹,抽出一张纸,推到摄像头前:“这是我们做的‘微改善案例交换’草案。不比数据,也不比投入,就交换一件事——谁改了一处小地方,让工人少受点罪。”
他顿了顿,“你们厂给午休室配了折叠床,我们看了报告。那张床,是不是因为有工人提过‘趴桌子睡醒手麻’?”
对方三人exged一个眼神。安全主管咳嗽了一声:“这信息……我们没公开过。”
“不是查来的。”刘好仃打开登记本,“是我们工人写的第16条建议。他说,‘听说南粤的工友能躺着歇半小时,咱们能不能也试试?’——我们没抄你们的床,但我们记住了这句话。”
小林在旁边轻声补充:“我们想交换的,就是这种‘有人提,有人听’的过程。哪怕只是张纸条,一段录音,也算数。”
宣传主管皱眉:“可要是互播工人原声,万一有人抱怨工资、说领导坏话,播出来算谁的责任?”
会议室安静下来。阿珍低头翻了下记录本,正要说话,刘好仃已经点开了音频文件。
一段录音缓缓响起,伴随着轻微的沙沙声,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录音中的女声,带着些许粤语口音,清晰地说道:“第18条,我建议在午休室里加个挂钩,这样大家就可以把工服挂起来了。现在衣服都堆在椅子上,下午再穿的时候,全是褶子,真的很不方便。”
在这声音的背后,还能听到风扇转动的嗡嗡声,以及有人小声附和着说:“加我一个。”
录音结束后,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刘好仃打破了这片宁静,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们已经对这段录音进行了剪辑,只保留了那些关于改善的建议。那些情绪化的、带有个人指向的内容,都被我们过滤掉了。你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筛选。”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为了确保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约法三章。首先,所有的建议都必须保持匿名,这样大家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我们要避免激化矛盾,尽量让这个交流平台保持和谐。最后,我们只播放日常的、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这个规则先试行一个月,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