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45集:全员参与成效显着(2 / 2)

“我提过调岗,批了。孩子上学不耽误,谢谢。”

老周拿着登记本回来,笑得合不拢嘴:“夜班老李说,现在上工前都要去回音角看一眼,‘万一有新消息呢’。”

“这不是制度,是习惯。”阿珍翻着新收的反馈,“有人开始用代号互相打招呼,‘你是‘晾不干’吗?’‘你是‘想吃肉’吧?’”

小林做了个ppt,图文并茂,曲线清晰,连动画都配了。他往回音角一放,老周瞥了一眼就摇头:“谁午休看这个?还不如放食堂电视上。”

“对。”刘好仃点头,“别整花的,就放视频,三分钟,轮着播。”

他们把c-7台改造的现场画面剪进去,前后照度对比,废品率曲线,连工人蹲着接线的手都留了两秒。最后是回音角建议箱的特写,一只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推入纸条,画面定格,字幕浮现:“第23条,已受理。”

午休时,食堂电视开始滚动播放。有人抬头,有人停下筷子,有人笑了:“这不就是我那天录的?”

没人说话,但下一轮餐盘垫纸回收率到了百分之九十。

厂办来人要报告时,刘好仃把那份ppt改成了简报。有人翻了两页就皱眉:“食堂加肉这种事也写进去?”

“写。”刘好仃把一张便签照片贴在首页,字迹工整:“我提了个小事,没想到真有人看。谢谢。”

“这不是数据,是心声。”他没抬高声音,“删了它,剩下的数字就只是数字。”

报告交上去那天,批示回来四个字:“此即人心之效。”

阿珍看见时愣了下,回头找刘好仃,他正蹲在回音角换电池。

她走过去,轻声说:“他们认了。”

“认不认不重要。”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重要的是,大伙儿觉得,自己说话有用。”

老周路过时,顺手把新一期的建议清单贴上墙。小林在平板上点了发布,一条新消息弹出:“d线小李与c线老赵换岗协调完成,今日生效。”

阿珍在登记本上画了个勾,忽然听见广播响了。

午休时段,食堂电视再次亮起。

还是那个标题:《你们提的,我们改的》。

画面里,c-7台的灯光洒在检测面上,清晰得能数清刻度线。

接着是更衣室,挂钩整齐,工服垂挂。

然后是休息区,充电架上十几部手机静静充电,屏幕亮着,没有划痕。

最后一个镜头,是回音角。

一只布满老茧的手缓缓抽出一张新纸条,展开,写下几个字。

镜头拉近,字迹清晰:

“第24条,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