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42集:参与方式创新探索(2 / 2)

他们重新整理,刚分完类,共议台第一次会议也开始了。

地点就设在食堂角落那张小圆桌。议题是投票选出的:“夜班能不能提前十分钟开饭?”提建议的正是之前不敢说话的小李。

人来了七八个,有夜班的,也有白班关心伙食的。一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小李一开口,说他有次赶饭点差点摔下楼梯,大伙儿立刻接话。

“我也差点摔过!”

“饭点人挤人,汤都洒了。”

可说着说着,两三个人抢着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坐在角落的一个女工一直没开口,手指绞着衣角。

刘好仃看了看,从工具袋里摸出个旧玻璃检测环——透明的,边缘有点磨花。他递给小李:“拿着这个说,三分钟,说完传给下一个想说的。”

小李一愣,随即笑了:“行,那我先来。这环还挺沉。”

一圈传下来,节奏稳了,连那个女工也接过环,小声说了句:“能不能在饭前提前五分钟打铃?让我们心里有个数。”

没人笑,大家都记下了。

试点第三天,匿名通道收到一条新建议,标题是:“b线老张想和A线小王换岗,两人技能互补,求协调。”。”

刘好仃盯着这条看了很久,最后在本子上画了个红圈,写下:“这不只是建议,是连接。”

当天下午,微光项目小组首期认领完成两项:“夜班暖水壶”和“扫码系统提速”。前者由原提议人牵头,找后勤协调,两天内到位;后者由一名技术员自愿加入,已提交优化方案给设备组。

共议台第二次会议前,刘好仃让阿珍在登记本首页加了行字:“每一条声音,都是改变的起点。”字不大,但写得认真。

第二次议题是“能不能在休息区放几本杂志”。来的人比上次多,发言令牌传得也顺。有个年轻工人拿着环说:“我上次提了‘系统卡顿’,现在真在改,我今天来就是想说——谢谢。”

没人鼓掌,但有人笑着点头。

刘好仃坐在边上,听着,没插话。散会后,他把登记本收进包里,路过回音角时,顺手把一张新磁贴贴上热力图——红色,代表五次以上活跃。代号是“不想晒”,正是那天小林提交的匿名建议。

晚上七点,车间灯渐次熄灭,只有东区质检台还亮着一角。阿珍收拾完工具,发现登记本里夹了张新纸条。字迹陌生,写着:“看到共议台有人为换岗发声,我也想试试。我叫小陈,在c线做质检,我想调去包装组,已经学了两个月操作,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

她把纸条单独抄在便签上,贴到热力图旁边,

第二天清晨,刘好仃来得比平时早。他站在回音角桌前,翻开登记本,看到那张新便签,沉默了几秒,然后从工具袋里掏出一枚新的玻璃检测环——比之前的更厚实些,边缘打磨得更圆。

他把环轻轻放在桌上,正对着那张“小陈”的便签。

阳光斜照进来,环的影子落在“你不是一个人在说话”那行字上,像一枚戒指套住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