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一级完整。”刘好仃说,“先标黄。咱们至少有起点。”
小李灵光一闪:“考勤系统呢?oA里每个月生成汇总表,自动存档,能不能当二级?”
“能。”刘好仃记下来,“假设成立,暂列黄标——需验证。”
一条条往下走,红标越来越多,但没人再叹气。他们开始习惯这种节奏:先停,再想,再拆。
第八条“员工参与证明需经组织确认”卡了十分钟。
小陈坚持:“灯箱前有人拍照,视频有播放记录,传播量也能统计,这不算证明?”
刘好仃反问:“谁组织的?批文在哪?预算从哪出?”
小陈哑了。
“不是说咱们做得没意义。”刘好仃语气平了,“是人家要的‘证明’,不是热度,是流程。就像做饭,你炒得再香,没厨师证,不能开餐馆。”
老周苦笑:“所以咱们现在是‘无证摊贩’?”
“暂时是。”刘好仃点头,“但摊子摆出来了,客人也来了。现在得想,怎么办执照。”
会议室的挂钟指向十一点。十二条规定全部过完,绿标两个,黄标五个,红标五个。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读出那句没说完的话:“从被看见,到被承认,中间隔着一道门。”他抬头,“我们现在不是在评功劳,是在找门缝。”
小陈深吸一口气:“那下一步是不是该写改进方案了?要不我先拟个框架?”
“不急。”刘好仃合上本子,“现在开口,等于把底牌亮给不知道在哪的裁判。咱们得先把规则看透。”
他起身,把白板上的内容一张张拍下来,导入U盘。文件夹重命名为“新标准研究_v1.0”,设了密码。
“记住,”他收起U盘,插进钥匙串,“现在不是谁来管我们,而是我们得先知道自己在哪。”
下午三点,四人分散行动。刘好仃独自回到车间,打开工具柜底层的抽屉,翻出一沓泛黄的旧表单——那是十年前系统还没上线时,工人手填的日程记录卡,每张都有工号、签名和班组长确认章。
他一张张翻看,指尖划过那些褪色的字迹。突然,他在一张边缘发现一行小字:“此卡为月度绩效参考依据”,
他盯着那行字,慢慢把它折起来,夹进笔记本。
回会议室的路上,他遇见小李从二车间出来,手里攥着几张纸。
“我让工友们随便写点想法。”小李递过来,“有人画了个表格,说要是以后参与活动能积分,换洗衣液也行。”
刘好仃接过纸,扫了一眼,最底下一行写着:“不想要钱,就想让领导知道我干了啥。”
他把纸收好,放进U盘文件夹,标注:“参与动机样本”。
傍晚六点,所有人回到小会议室。白板上,刘好仃画出了那个三角模型:制度依据、执行痕迹、验证路径。
“下次开会,”他说,“我们按这个模型,一条一条补证据。”
小陈正要说话,手机震动。他低头一看,是人事科群消息弹出来:“即日起,所有车间提交月度总结需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简述。”
刘好仃看了眼白板上的三角,又看了眼手机屏幕。
他拿起记号笔,在“验证路径”
“他们开始要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