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87集:数据收集推进(2 / 2)

“从今天起,每次换模块,谁操作、用什么工具、耗时多久,全记在这。”他说,“别嫌烦,这本子以后要传下去。”

年轻技工笑:“传给谁啊?”

“传给下一个修这台机器的人。”老周合上本子,拍了拍封面,“说不定是你。”

中午,小王收到系统提醒:匿名邮箱第二条消息。

内容只有八个字:“配电房老鼠咬线。”

他犹豫片刻,转发给刘好仃。

十分钟后,刘好仃带着电工去了配电房。

墙角一堆啃过的绝缘皮,裸露的线头缠着胶布。

“上周刚巡检过。”电工脸发烫。

“现在补。”刘好仃蹲下,用手电照角落,“记进追踪表,来源还是‘shuiian’。”

小王在电脑前敲下备注:“非结构化信息占比上升,建议建立分类标签。”

下午三点,IT反馈:爬虫恢复,抓到三条新评论。

一条写着:“深圳玻璃不错,就是包装太简陋,路上摔坏了两片。”

小王把“运输破损”归入“复合环境耐受性”子项。

另一条:“希望出防雾款,雨季用着有点悬。”

他想了想,加进“客户潜在需求”备注栏。

四点五十分,刘好仃走进培训室。

墙上贴着红笔画的小船,旁边是白板上的老问题:“如果断电三天怎么办?”

“启动备用电源,优先保控制系统。”

“手动切换冷却水循环。”

“用库存镀膜液撑到恢复供电。”

他看了一会儿,拿起记号笔,在最底下写:“问题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才发生。”

五点二十,车间交接班。

小张把工具放进柜子,抬头看见公告栏上的追踪表。

他走近,找到“应急响应有效性”那一栏。

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记录里,处理报警时间:27分钟。

旁边备注:“操作规范,复发率0。”

他笑了笑,转身走了。

晚上七点,办公楼只剩一间亮灯。

刘好仃坐在电脑前,打开“003a-方案执行追踪表”,五项数据全部归集完毕。

他翻到“版本留痕”目录,把V1.0文件复制进去。

新文档命名为“003b-数据采集首周归档”。

刚保存,邮箱提示音响起。

是小李发来的汇总:

“B2307批次共出货1200件,返修2起,电商差评3条,均指向边角发白问题。”

后面附了一句:“要不要启动专项排查?”

刘好仃没回。

他点开维修日志共享文件夹,发现老周上传了一份《关键设备维修档案全记录》,时间跨度十二年,三十七次维修,条条清晰。

文档末尾写着:“备用方案实操记录,2023年起补录。”

他把文件拖进“版本留痕”目录,重命名为“003b-附录1-设备冗余能力原始数据”。

手机震动。

小王发消息:“视频校验功能,IT说下周能上线。”

刘好仃回了个“好”字。

合上电脑时,他顺手把保温杯盖拧紧。

杯身“劳动模范”四个字蹭到了桌角,裂纹似乎又长了一点。

凌晨六点,天刚亮。

清洁工推开会议室门,准备打扫。

她抬头看见白板,上面五条指标整整齐齐,最新一条备注写着:“匿名报告需实地核查。”

她拿起板擦,停了一下,绕开了那行字。

八点整,晨会开始。

刘好仃走进来,把保温杯放在老位置。

小王举手:“今天还拍视频吗?”

“拍。”

“要是有人还是应付呢?”

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一段视频:小陈重新拍摄的“断模块”演练,全程规范,时间水印清晰。

“应付的,迟早露馅。”他说,“认真记的,迟早有用。”

老陈翻着新表,忽然抬头:“滤网换了,可老鼠咋办?”

“堵洞,放夹子,再加巡检频次。”刘好仃说,“写进预案。”

小李插话:“IT说爬虫又卡了。”

“手动补。”

“可数据越来越多……”

刘好仃看着追踪表,轻声说:“越多越要记。”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最下方写下一行新指令:

“所有隐患反馈,48小时内必须现场验证。”

笔尖划过,发出短促的沙声。

小王正要记,刘好仃忽然问:

“你觉得,现在最该查哪一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