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77集:管理效果初步显现(2 / 2)

“原来我们真的在变。”

“昨天中东组主动标了时差,感动。”

“我昨天用‘我们将在周三前回复’开头,对方回了个笑脸。”

老周发了个语音,六秒钟:“老子活了五十多年,头一回觉得写邮件像在聊天。”

刘好仃听完,笑了。他翻开硬皮本,写下一行字:“管理不是消灭差异,是让差异不再成为障碍。”写完,习惯性往夹层里塞——结果一张纸滑了出来,飘到桌角。

是小李的手写报名表。背面那行小字还看得清:“我不知道啥叫文化差异,但我知道,上次我写‘赶紧回’,波兰那边三天没理我。我想学。”

他没捡。

傍晚六点,他站在公告栏前。那张“文化差异案例分享会”的通知还在,边角卷得更厉害了,但整体还贴着。他伸手按了按,纸没掉。

转身时,看见小王正往墙上贴新东西。是张浅蓝色的纸,标题是“跨区协作小贴士”,

发请求前,请标注期望响应时段。

避免使用“马上”“立即”“赶紧”。

若超时未回,请启动确认流程。

底下还画了个小太阳。

“没写完?”刘好仃问。

“写完了。”小王退后一步看了看,“就是觉得,缺个署名。”

“不用署名。”他说,“当大家觉得这东西本来就应该在这儿,就不需要谁来挂名了。”

小王点头,拿胶带把四角都压牢。

第二天晨会,中东组组长上线第一句话是:“我们这周协作七次,六次顺利。唯一一次卡住,是因为技术方案分歧,不是语气问题。”

会议室有人轻轻“哦”了一声。

“以前卡住,都是‘你什么意思’‘你怎么这样说话’。”他笑,“现在能直接谈事了,挺好。”

刘好仃看着大家:“以前吵的是话外之意,现在吵的是事本身。这不是退步,是进步。说明我们把情绪那层雾,擦掉了一半。”

老周举手:“我补充一句,上周我发了个带缓冲语的邮件,对方回得飞快,还说‘感谢清晰表达’。我差点以为发错人了。”

众人笑。

小王突然说:“我刚收到系统提醒,波兰组马尔科提交了一条新建议。”

“念。”刘好仃说。

“他说,能不能在‘共同确认时间窗’后面,加个选项——‘是否包含非工作日?’”

老周摇头:“外国人真是,连周末都要算清楚。”

“这不是较真。”刘好仃说,“是尊重。他知道我们愿意听,所以才敢提。”

会议快结束时,小王收到一条私信。是小李发的,只有几个字:“模板贴好了。”

他回了个thubs-up表情。

刘好仃合上本子,起身准备离开。手机震了一下,是系统自动推送:今日协作满意度评分更新,平均分4.6(满分5)。

他没点开,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走到门边,听见小王在背后说:“我刚刚看到,越南组那边有人把‘缓冲语模板’抄在了笔记本首页。”

“挺好。”他说,手搭上门把。

“他们还加了一句自己的话。”小王抬头,“写的是:说清楚,不伤人。”

刘好仃顿了一下。

他转过身,没说话,只是笑了笑,然后拉开门。

走廊灯光亮着,他走出去,门缓缓合上。

小王低头继续敲字,屏幕上的文档标题是:“跨文化管理规则·试行V0.3”。

光标在最后一行闪烁:

“当一群人开始互相调整说话的方式,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是因为——我们都想把事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