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28集:物流配送改进实施(2 / 2)

“不抵触了。”小李笑,“老周昨天还问我,能不能把他的线路也纳入第二批优化。他说,省下的油钱,够他儿子交半年补习费。”

刘好仃把报表轻轻放在桌上,抬头看向窗外。一辆满载的物流车正缓缓驶出厂区,车身上“深玻物流”四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他忽然说:“咱们还漏了一件事。”

小李一愣:“啥事?”

“前置仓。”刘好仃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张全国地图,“越南试成了,不代表别的地方也能照搬。华东、华北、西南,每个区域客户需求不一样,库存结构也得变。”

他用红笔在几个城市点了点:“下一轮,不是光改路线,是改整个配送逻辑。货,得提前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小李眼睛亮了:“您的意思是……多设几个前置仓?”

“不是‘设’,是‘布’。”刘好仃在地图上画了三条线,把几个点连成网络,“像下棋,一子落,势成。越南那一仓,是第一颗子。”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但布子之前,得先问自己——咱们的货,到底在为谁跑?”

小李没听懂,刚想问,刘好仃已经拨通了IT组的电话。

“把过去半年所有客户的补货周期、订单频次、紧急订单比例,按区域重新分析一遍。我要知道,哪个地方的客户,等得最久。”

电话挂断,办公室安静下来。小李站在原地,看着刘好仃低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忽然听见他念了一句:

“车跑得再快,也得知道往哪儿开。”

三天后,新方案初稿完成。刘好仃召集所有人开会,投影上是一张动态热力图,不同区域的红色深浅不一。

“红色越深,客户等待越久。”他指着华东一片,“这里,每月平均补货周期七天,但实际生产等料时间占了四天。如果我们在这设一个前置仓,把常用模块存进去,能把等待压到两天以内。”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语。

小张举手:“可建仓成本高,万一库存周转慢……”

“所以不建大仓,先建‘流动仓’。”刘好仃打开下一页PPT,“用两辆改装冷藏车,定期巡回华东几个重点城市,车到即配。相当于移动的前置仓。”

老吴笑了:“这不就是‘货找人’?”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以前是‘人找货’,客户下单,我们从深圳发。现在,让货自己走到客户门口等。”

方案定下,试点启动。第一批两辆流动仓车改装完成,车身刷成浅蓝色,侧面印着一行字:“深玻快线,随到随配。”

发车那天,刘好仃去现场看了看。司机是老周和小陈,两人正往车上装货,动作利索。

“刘师傅,”老周擦了把汗,“这车我开,您放心。我保证,每趟都准时到。”

刘好仃没多说,只拍了拍他的肩。

车启动,缓缓驶出厂门。后视镜上挂着一只小小的平安符,随着车身轻轻晃动。

回到办公室,小李递来一份报表:“第一批流动仓路线规划好了,第一站杭州,预计明早九点到。”

刘好仃接过,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行备注:“建议增加温州停靠点,当地三家客户连续三周提交加急单。”

他拿起笔,在“温州”两个字上画了个圈,正要写下意见,手机震动起来。

是IT组的消息:“华东客户补货数据分析完成,最常断货的模块是B-7和F-3,建议流动仓优先储备。”

刘好仃刚回了个“收到”,门又被推开。

小李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对讲机:“刘师傅,刚接到高速监控,第一辆流动仓车在惠州出口遇到临时修路,原路封闭。”

刘好仃抬头。

“司机问,”小李顿了顿,“要不要改走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