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25集:供应链现状分析(2 / 2)

“那是不是该筛一筛?”小阮问。

“当然。”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圈,“留下靠谱的,淘汰不稳定的。但别急着砍,先摸清底细——他们为什么不准?是产能不够?管理混乱?还是根本不在乎我们这点订单?”

阿强记下:“我回头做个供应商评分表,按交期、质量、沟通、应急响应四项打分。”

“好。”刘好仃点头,“另外,我注意到,咱们的订单预测机制几乎为零。销售接单,生产排期,采购下单,全靠临时协调。市场一热,全链崩盘。”

小阮接话:“要不要建立一个共享预测系统?让销售、生产、采购和供应商都能看到未来三个月的订单趋势?”

“可以。”刘好仃说,“但得先让供应商愿意看。现在他们觉得我们是个‘小客户’,不重视。”

“那就让他们重视。”小陈突然说,“我们可以签长期协议,承诺年度采购量,换他们优先排产和稳定交期。”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笑了:“这主意不错。用确定性换确定性。”

正说着,技术组小李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刘师傅,上批进口PVC颗粒的色差问题查清了。两家供应商用的染料批次不同,虽然标号一样,但实际成分有差异,导致高温成型后颜色偏黄。”

“有没有备用方案?”

“有,但得换供应商。目前只有两家能稳定提供同色系原料,但价格高百分之十二。”

刘好仃没立刻表态,只把报告放在一边。他重新看向白板上的流程图,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咱们的质检环节,是不是太靠后了?”

“什么意思?”小阮问。

“现在是原料来了才检,生产完了再检,最后出货前再检。等于问题发生后才处理。”刘好仃说,“能不能往前移?让供应商出厂前就提供检测报告,我们抽检。发现问题,直接拦在厂门外。”

“这得建立信任机制。”阿强说,“不然人家嫌麻烦,不配合。”

“那就从小范围试点。”刘好仃说,“挑两家长期合作、问题少的,先搞‘互信质检’,我们共享标准,他们自检,我们抽查。做得好,年底评‘金牌供应商’,给奖励。”

小陈眼睛一亮:“还能搞个‘供应商成长计划’,帮他们改进工艺,咱们也省心。”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光压他们,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升级。”

讨论持续到中午,团队终于达成共识:供应链问题复杂,涉及多环节联动,但核心症结在于上游不稳定、信息不透明、协作不紧密。优化难度大,但并非无解。

刘好仃让小阮把所有发现整理成一份初步分析报告。下午三点,报告打印出来,厚厚二十页,附带六张图表。刘好仃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当前供应链如多条独行之舟,未结成网,难抗风浪。”

他没改,只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但网,总得从一根线开始织。”

他合上报告,抬头问:“模块化生产的设备改造,最快什么时候能启动?”

“技术组说,只要审批通过,下周就能进场。”小阮回答。

“那明天就批。”刘好仃说,“另外,把那两家色料稳定的供应商约过来,谈长期协议。再挑三家交期最稳的,试点‘互信质检’。”

阿强记完,犹豫了一下:“刘师傅,物流成本那块,要不要也启动调研?”

“要。”刘好仃点头,“你带两个人,去查查海运、陆运、空运的实际成本构成,看看有没有压缩空间。顺便摸摸第三方海外仓的底,别光看报价,看服务、看时效、看应急能力。”

小陈忽然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筛供应商?”

刘好仃站起身,把报告放进抽屉,锁好。他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温水,说:“不急。先把底摸清,再动手。现在最怕的不是慢,是错。”

他走到窗边,厂区里一辆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身上印着公司的标志。他看了几秒,转身说:“咱们这盘棋,现在才刚摆上棋子。别想着一步赢,先得把每一步,走得稳。”

他打开电脑,点开“链合计划”文件夹,新建了一个子文档,输入标题:供应商现状分析与分级方案。

鼠标悬停在“保存”按钮上,他停了两秒,然后轻轻点下。

文档保存成功的提示刚消失,邮箱弹出新消息。是那家染料稳定的供应商发来的,标题写着:“关于年度合作的初步意向,我们可否本周五面谈?随信附上产能规划与质检流程。”

刘好仃点开邮件,正要回复,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技术组的消息:“模块化生产改造方案已备好,您看是现在开短会,还是等您方便?”

他回了个“现在”,站起身,顺手把抽屉拉开,从一叠文件里抽出一张厂区平面图。图上,原本标着“仓储区”的位置,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写着两个字: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