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举起记号笔:“那下一步,是顺着这股劲,往东南亚再砸点资源?”
话音未落,阿强摇头:“可我们还没在当地设仓,物流要绕香港中转,时效慢,成本高。”
“慢就提速,高就压价。”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快、准、稳”三个字,“快,是响应要快,客户今天问,明天就得回;准,是投放要准,把广告推给新员工多的厂;稳,是服务要稳,定制需求不能光说‘可以’,得拿出方案。”
小阮翻开笔记本:“我建议先挑两个国家试点。越南工厂密集,需求明确;马来西亚华人多,沟通成本低。咱们派推广顾问去,现场讲、现场试、现场接单。”
“人手够吗?”阿强问。
“不够就招。”刘好仃说,“厂里老师傅退居二线的不少,会操作、懂安全、有经验,正好当培训员。每天两场示范,管饭,给补贴,当兼职干。”
小陈眼睛一亮:“那咱们的‘同步带巡讲团’真要全国巡演了?”
“先东南亚巡讲。”刘好仃笑,“每场不光讲产品,还收集反馈。今天他们要荧光色,明天可能要夜光条,咱们得走在需求前头。”
阿强突然想起什么:“技术组昨天回话了,刻字和烫印都能做,多色生产线也能调,就是小批量成本高。”
“高也做。”刘好仃说,“第一批定制单,不为赚钱,为立口碑。谁第一个提需求,谁就第一个用上。让工人觉得,这带子是为他们生的。”
小阮快速记录:“那推广节奏怎么定?”
“分三步。”刘好仃竖起手指,“第一步,线上加大东南亚广告投放,内容全换成当地工人实景;第二步,线下联系五家意向厂,免费送试用装,附带培训课;第三步,一个月内推出首批定制款,搞个小发布会,名字就叫‘你的带,你做主’。”
小陈立刻接话:“海报我都想好了——左边普通带子,右边定制款,中间一行字:‘从工具到伙伴,只差一次改变’。”
阿强敲着键盘:“电商平台也能开‘定制专区’,用户自己选颜色、输名字,实时预览效果。”
“对。”刘好仃点头,“让每个人都能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同步带。”
会议开到傍晚,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一盏盏亮起。小阮合上电脑,忽然说:“其实最让我意外的,不是销量涨了多少,而是工人们开始给这东西起名字。越南叫‘安全绳’,马来西亚叫‘兄弟带’,新加坡干脆叫‘默契手环’。”
小陈笑:“这不比咱们起的‘同步带’有人情味?”
“那就让他们接着叫。”刘好仃收拾文件,“产品是冰冷的,人心是热的。咱们做的不是带子,是让人少摔一跤,多一份安心。”
他走到门口,又停下:“明天开始,所有人重心往东南亚移。阿强,你今晚就把广告素材改了,用越南工厂的实拍视频;小阮,联系那两家主动问代理的厂,后天安排视频会议;小陈,设计三款定制样带,下周一拿给我看。”
三人齐声应下。
刘好仃走出办公楼,夜风拂面。手机震动,是技术组新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定制带的打样图。他点开放大,看到其中一款在末端刻了一行小字:“第一万条,献给同步路上的你。”
他轻轻滑动屏幕,又点开销售后台。越南区域的咨询量仍在爬升,最新一条留言是:“你们的带子,能让新来的实习生和老员工走成一个人吗?”
刘好仃打字回复:“能,只要你们愿意一起走第一步。”
发送成功,他锁屏,抬头看向厂区。质检车间的灯还亮着,透过玻璃,能看到几个工人正低头整理新到的包装盒。其中一人拿起一条黑色带子,对着灯光翻看,忽然笑了,转头对同伴说了句什么,两人同时把带子绕上手腕,原地走了两步,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