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厂区渐渐安静。刘好仃坐在办公桌前,把星曜的参展证从文件夹里取出来,翻到背面。
那串数字还在,模糊不清,像是用圆珠笔随手写的,又被手指蹭过。
他拿出铅笔,轻轻把数字圈了起来,没打问号,也没写备注,只是圈住。
然后他把参展证放回文件夹,夹在《联合测试执行清单》的第一页。
手机响了一下。是小王发来的消息:“样片已入库,标签贴好,等通知发货。”
刘好仃回:“不急。等他们先问。”
他关掉台灯,办公室陷入半暗。窗外,最后一缕阳光卡在玻璃幕墙的接缝里,像一道未闭合的口子。
第二天上午十点,工作群弹出一条新消息。
是老李发的截图,来自星曜的官方邮箱。
邮件标题:关于联合测试阶段数据采集权限的初步建议。
正文第一句写着:“我方同意由贵司提供样片及工艺参数,测试期间采集数据由双方共同监督,原始文件加密共享。”
小王立刻回复:“他们松口了!”
老李回了个握手的表情。
刘好仃没回消息,而是打开抽屉,取出那张折好的A4纸。他把“误差范围”四个字用红笔圈了一下,然后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当别人开始问细节,说明他们已经在心里,把我们算进去了。”
中午,小王去仓库取样片准备打包。刚进门,就看见陈经理站在恒温架前,手里拿着一份打印件。
“我没通知你们吧?”小王愣住。
“我没进系统。”陈经理抬头,“我是来找老李的。听说他懂预处理工艺,想问点事。”
“问……问我师傅?”
“嗯。”陈经理把打印件递过来,“这是你们那份《执行清单》,我在第三条旁边写了点想法。你们真打算24小时内开技术会?”
“刘师傅说的,不拖。”小王接过纸,“您怎么来了?不是说要内部讨论吗?”
“讨论完了。”陈经理把笔收进夹克口袋,“我们主管说,能主动标误差的供应商,值得见一面。”
他顿了顿:“我来,是想确认一件事——你们那个‘预测模型’,能不能借我们参考一下?”
小王愣住:“您不是有录音吗?”
“录音听不清图表。”陈经理笑了笑,“而且……有些话,你们没说完。”
刘好仃接到电话时,正往茶杯里倒热水。
“星曜的人在仓库。”小王的声音有点抖,“他们想看预测模型的细节,还问能不能提前启动数据共采。”
刘好仃吹了吹茶面:“你怎么说的?”
“我说……得问您。”
“好。”刘好仃放下杯子,“告诉他们,模型可以看,但得签个简单的数据使用约定。不为防他们,是为让我们自己,别忘了边界。”
小王应了声,挂了电话。
刘好仃没动,盯着茶面上一圈圈散开的涟漪。
三分钟后,他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空白协议模板。
翻到第二页,他写下标题:《技术数据共享与使用约定》。
第一条规定:本共享数据仅限用于本次联合测试的稳定性评估。
第二条写着:双方承诺不将对方工艺参数用于第三方比对或反向工程。
他写到第三条时,笔尖顿了顿,然后继续:若发现数据异常,须在48小时内通报对方,不得单方面终止测试。
写完,他合上文件夹,走向仓库。
走廊的灯还是嗡嗡响,阳光比昨天更亮一些。
他拐过转角,看见陈经理正拿着一块样片对着光看。
夹胶层在强光下显出细微的纹路,像是某种隐藏的密码。
陈经理抬头,看见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样片轻轻放回架子。
然后他问:“你们真不怕我们知道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