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23集:环保要求深入了解(1 / 2)

老张把那块边角料放在会议桌中央,像搁下一块烫手的炭。没人说话,但也没人走。刘好仃看着一圈人,点了点头,说:“明天开始,绿色行动组正式干活。”话音刚落,小王就举手:“刘哥,咱们……先看哪?”

“先看人家要啥。”刘好仃拉开抽屉,掏出一叠打印纸,上面全是外文,“这是澳洲、德国、新加坡、北美几个主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行业标准,咱们得搞明白,客户问的‘绿’,到底绿到什么程度。”

会议室的空调嗡嗡响,有人低头翻资料,有人盯着标题发愣。小林念出声:“EPD?EnviroalProductDecration?这是啥?”

“环境产品声明。”刘好仃说,“简单讲,就是你卖一块玻璃,得附一张‘身份证’,写清楚它出生在哪、吃了多少电、排了多少碳、能不能投胎——哦,回收。”

老张皱眉:“咱们厂连发票都手写,现在要给玻璃办护照?”

“不是要你现在就会,是得知道人家要。”刘好仃把资料分下去,“咱们分三组:小王带人看欧盟和德国那套,最严;小林负责澳洲和新加坡,那边气候敏感,环保标准也细;老张,你和我盯北美和国际通用标准。”

“我?”老张一愣,“我连英文都认不全,光看标题都像在猜谜。”

“你认得‘罚款’俩字不?”刘好仃笑,“认得就行。重点看哪条写着‘违规’‘处罚’‘禁止’,咱们先躲坑。”

众人笑出声,紧绷的气氛松了一扣。

小王翻开欧盟的《建筑产品法规》(CPR),第一页就卡住了:“LCA?生命周期评估?这玩意儿还得算从挖沙子到玻璃进坟场的全过程?”

“对。”刘好仃点头,“人家不光看你厂里烧了多少煤,还得算你运沙子的卡车排了多少气,工人午饭吃的牛肉有没有碳足迹。”

“那咱们是不是还得去查沙场老板有没有种树?”小林接话。

“你要真能查到,算你本事。”刘好仃也笑,“但现在,咱们先搞懂人家要什么,别一开口就露怯。”

分组完毕,大家埋头啃资料。会议室安静下来,只有纸页翻动和偶尔的嘀咕。

两小时后,小王突然抬头:“刘哥,欧盟这标准里写,玻璃制品中回收料使用率不得低于30%,2027年要提到50%。”

“咱们现在多少?”

“不到15%。”

刘好仃没说话,拿笔在本子上记下。小林那边也举手:“澳洲更狠,要求提供第三方认证的碳足迹报告,每年更新,还得公开。”

“咱们有吗?”

“别说第三方,咱们连自己的碳排放数据都没系统记过。”

老张翻着北美的文件,嘟囔:“这儿写着,新建玻璃厂必须配备碳捕捉设备,否则不给批环评。”

“咱们厂是新建的吗?”

“九十年代盖的,屋顶漏雨都修了八回。”

会议室又静了。

刘好仃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回收率要达标

碳排放要可测

能源结构要清洁

“咱们现在,三条都没踩上点。”他转过身,“但知道差距,才算起步。”

小王皱眉:“可这些标准,一个比一个高,咱们怎么追?”

“一个一个来。”刘好仃说,“先搞清楚,哪些是硬杠杠,哪些是加分项。”

接下来几天,绿色行动组泡在资料里。小王发现,德国标准不仅看回收率,还要求生产过程中8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小林查到,新加坡对供应链环保合规审查极严,连运输车辆的排放标准都要申报。老张翻北美文件时,发现某些州对玻璃熔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比国标低一半。

“咱们的炉子,怕是得拆了重造。”老张叹气。

“先不拆。”刘好仃说,“先记下来,哪条咱们差得远,哪条能慢慢靠。”

周五下午,全员汇总。白板上贴满了便利贴,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刘好仃让每人说一条最震撼的发现。

小王先来:“欧盟要求,所有建材必须提供EPD,也就是环境产品声明,数据要经第三方审核,有效期三年。”

小林:“澳洲客户如果走绿色建筑认证,我们的产品必须有碳标签,贴在出厂报告上。”

老张:“北美那边,已经开始试点‘碳关税’,高碳产品进口要额外缴费。”

刘好仃听完,拿起红笔,在白板中央画了个大圈,写上:“全球环保门槛正在变高,且越来越高。”

“咱们现在是什么水平?”他问。

小王翻出数据:“按国际绿色建材评级,咱们目前连基础门槛都够不着。回收率、能耗、碳排放,三项全红。”

“那咱们是不是干脆别出海了?”老张问。

“可以。”刘好仃说,“但客户不会等我们。昨天小林收到邮件,澳洲那边说,明年起所有供应商必须提交EPD,否则暂停合作。”

会议室没人说话。

刘好仃继续:“这不是选择题。以前我们拼价格、拼交期,现在人家拼的是‘绿’。你不绿,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小林低声问:“那咱们……从哪开始?”

“从认账开始。”刘好仃说,“咱们现在不绿,得承认。但不绿,不代表不能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