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20集:业务流程优化实施(2 / 2)

培训跟着上线。刘好仃亲自上阵,在投影前比划:“以前是‘我跟老李说过了’,现在是‘我让系统知道了’。不是不信人,是别让后人翻档案时,对着空白发愣。”

一周后,变化悄然发生。

销售部开始主动提醒客户:“您要是改图,记得让我们录系统,不然财务那边算不出加急费。”

仓库小陈学会了看系统预警,提前备货。

最让刘好仃意外的是,老张那天下班前,主动把三年来的“口头变更”案例整理成文档,发到了群里。

“以后新人培训,就用这个,”他说,“叫《那些年我们靠嘴改的单》。”

两周后,初评会。

小王汇报:“订单处理时间平均缩短41%,客户变更导致的纠纷下降七成。”

小李补充:“质检到发货的等待时间,从平均三天,压到了十小时以内。”

小林最后说:“上个月,因变更未及时核算导致的成本偏差,是零。”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然后不知谁先拍了手,接着掌声响成一片。

刘好仃没鼓掌,他盯着墙上的流程图,目光停在“客户反馈”那个节点。

“咱们把内部流程理顺了,”他慢慢说,“可客户那边,还是黑箱。他们为啥改图?为啥加急?咱们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

小王立刻接话:“AR系统不是能记录客户查看模型的停留时间吗?要是他老盯着某个角看,是不是说明那儿有问题?”

“对!”小李眼睛亮了,“还能统计他反复放大哪个区域,推测关注点。”

小林也来了劲:“把这些数据跟最终变更记录一比,说不定能找出规律。”

刘好仃嘴角动了动,没笑,却比笑了还暖。

“那就这么办。”他拿起笔,在流程图最外圈,画了个大圈,“从下个月起,咱们不光记录客户改了啥,还要试着听懂他们没说出口的话。”

散会后,他站在窗边,看着成品区那块被画了圈的玻璃已经贴上新标签,正被叉车缓缓运走。

手机震了一下。

是智链工科的技术组长:“‘变更预警’模块开发完成,今晚可部署。另外,我们加了个小功能——客户在AR模型上停留超过30秒的区域,会自动生成‘关注热点图’。”

刘好仃回了个“好”。

抬头时,发现小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纸。

“这是今天培训时,几个工人写的建议。”他递过来,“有人说,能不能在系统里加个‘紧急通道’按钮,专处理加急单;还有人说,包装标签能不能合并成一张,省贴的时间。”

刘好仃一张张看,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

最后一页,字迹歪歪扭扭,写着:“系统能不能提醒我们,哪块玻璃站久了,该擦灰了?”

他笑了,把纸折好,放进工作手册的夹层。

下午三点,阳光斜照进车间,新流程运行第十天。

刘好仃站在产线尽头,看着一块玻璃从切割到包装,全程只被扫描了四次,信息自动流转,无人干预。

智链工科的工程师走过来,递上平板:“系统刚推送一条预警——B区17号货架,有三块玻璃超过48小时未移动,建议优先处理。”

刘好仃接过平板,指尖滑动,调出那三块玻璃的客户信息、生产批次、存储时长。

他正要说话,小王从质检台跑过来,手里挥着一张单。

“刘哥!刚收到客户邮件,他们看了AR模型,说右上角反光不对,要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