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一时安静。刘好仃接过电话,声音不高,但清晰:“我问你,一块能感应手势的玻璃墙,是玻璃重要,还是手势重要?”
对方愣了一下。
“你们的算法让它聪明。”刘好仃继续说,“但我们的玻璃让它存在。没有这块会‘呼吸’的墙,再聪明的算法也没地方施展。所以——”他顿了顿,“我们各退半步,35%,怎么样?这次项目成果,你们主导发布,我们署名‘核心技术支持’,后续衍生产品,我们优先合作。”
电话那头沉默了将近一分钟。
然后,一声轻笑传来:“您这谈判方式,不像厂长,像哲学家。”
“我只是个做玻璃的。”刘好仃笑着说,“但我知道,光要亮,得靠两面反射。”
协议条款一项项敲定,法务团队连夜整理修订版文件。刘好仃回到车间,看见阿米尔正站在新到的光学镀膜机前,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协议草案,边走边念:“第十二条,技术保密期五年……第十五条,争议解决方式为新加坡国际仲裁……”
“念得跟情书似的。”刘好仃走过去,“紧张了?”
“有点。”阿米尔老实承认,“以前咱们签合同,最多写‘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三条。现在……光附件就八页。”
“说明咱们长大了。”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小时候穿裤子只看长短,现在还得看版型、面料、走线。”
晚上八点,所有协议草案基本定型。德国方面回复:“董事会将在三天内完成内部审批。”迪拜方确认:“若无意外,下周可签署正式合同。”韩国团队则传来消息:“董事会同意35%分配方案,但要求补充一份联合品牌使用规范。”
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看着最后一班班车驶离。夜风带着海味吹过来,玻璃幕墙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蓝。
小陈追出来,手里挥着手机:“刘师傅!韩国那边刚补充说,他们董事会批准的同时,提了个建议——希望我们能在下个月的首尔智能家居展上,联合发布合作成果。”
“展会?”刘好仃抬头,“哪个馆?”
“主馆A区,他们预留了两百平的联合展区。”小陈眼睛发亮,“他们说了,要让全世界看看,什么叫‘玻璃会说话’。”
刘好仃没立刻回应。他抬头看着厂房屋顶那排LED灯,今晚特别亮,像是在为谁打信号。
“告诉他们。”他终于开口,“展区设计我们来出方案。主题就叫——”他笑了笑,“《光,不止一种语法》。”
小陈飞快地打字确认。发完邮件,他抬头问:“那咱们要不要准备个展台模型?或者先做个动画演示?”
刘好仃转身往车间走,脚步轻快:“先做一块玻璃。”
“做哪一种?”
“能随着人声变色的那种。”他推开车间门,顺手打开照明,“让他们知道,我们说的‘联合发布’,不是挂个名字,是真的一起——”
话没说完,手机又响了。
是安娜发来的消息:“我们董事会刚批完协议。另外,那个还在测试的‘光感自调玻璃’,我们想提前看一眼数据。不是要拿走,只是想知道,那束‘未来的光’,长什么样。”
刘好仃站在操作台前,手指悬在屏幕上方。
车间里,新一批镀膜玻璃正静静躺在恒温架上,表面映着头顶的冷白光,像一片未被命名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