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给他‘混搭款’。”刘好仃摊手,“模块化设计,像手机App,想装哪个装哪个。高端市场,就卖‘全功能套装’。”
他转身在白板中央写下四个大字:
玻璃有灵。
“不是真有灵魂,”他解释,“是设计有温度。我们以前做玻璃,想着怎么让它更硬、更透、更节能。现在得想:怎么让它更懂人。”
小陈低头翻笔记,忽然抬头:“可问题是,这些创新,成本会不会太高?”
“会。”刘好仃坦然,“但别忘了,越南人愿意为‘白天通透晚上私密’多付15%;巴西人愿意为‘安心感’买单;德国人愿意为‘真实数据’付溢价。市场不是不花钱,是只愿为‘值得’花钱。”
小王点头:“那我们得算清楚,哪些创新是‘必选项’,哪些是‘加分项’。”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地图上画出几条连接线,“我们先从三个试点国家入手,做小批量定制。越南推‘易装调光款’,巴西推‘紫安心款’,德国推‘数据透明款’。成功了,再复制到其他市场。”
他停顿片刻,声音放轻:“这一步,不容易。我们不是大集团,没有无限预算。但我们有三十年的工艺积累,有一群愿意从头学起的工人,还有一堆真实的声音在等着回应。”
他看向每个人:“你们怕吗?”
没人说话。
但小林打开了新文档,标题写着“易装玻璃结构设计初案”;小陈翻出实验室联系人名单;小王已经开始计算不同配置的成本模型。
刘好仃笑了。
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阳光斜照进来,打在那盆绿萝上,叶片泛着油亮的光。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卷彩色胶带,撕下三段,红、蓝、黄,分别缠在三台笔记本的角上。
“红色,功能派;蓝色,情绪派;黄色,数据派。”他说,“从今天起,咱们的电脑,也得有性格。”
小林笑着把自己的电脑转了个方向,让红胶带正对屏幕:“那我这台,以后就叫‘小红管家’了。”
“我的叫‘小蓝知心’。”小陈也跟着贴。
小王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黄胶带剪成小方块,整齐贴在键盘边缘:“我的,叫‘老黄历’——记数据,从不含糊。”
刘好仃看着,笑出声。
他拿起笔,在白板最下方写了一行小字:
创新不是从0到1,是从“听见”到“回应”。
然后他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叠空白设计稿,每人发了一张。
“别怕画错。”他说,“第一张,就当草稿纸。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次成功,是让世界知道——中国玻璃,不只是adea,更是designedforYou。”
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像春天的雨,轻轻落在刚翻过的土上。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厂区里缓缓移动的玻璃传送带。一片片透明的板材在阳光下流转,像一条发光的河。
他忽然转身,走到小陈面前,指着设计稿上一个角落:“你这里画的紫光层,能不能再往边缘收一点?太靠外,容易被刮花。”
小陈点头:“可以,我改。”
“还有,”刘好仃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小框,“加个说明:‘本产品含心理舒缓涂层,效果因人而异’——既诚实,又留余地。”
小陈笑了:“您这哪是做产品,是写免责声明。”
“不,”刘好仃摇头,“是写信任。”
他走回白板前,拿起红色马克笔,在“巴西”那个圈外,又画了个更大的圈,把中东、非洲几个国家也包了进去。
“紫光不止在巴西有用。”他说,“沙漠地区光照强,人容易焦躁。也许,‘安心玻璃’能从这里开始。”
小林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查查中东的光照数据?”
刘好仃正要点头,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是实验室老张。
接通前,他最后看了眼白板上的世界地图。
那支红笔还悬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