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38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供应链优化(2 / 2)

“我昨晚找了几家做得好的企业,”他把资料分发下去,“有个德国公司,十年前也被卡在海关,后来干脆在东南亚自建中转仓,现在交货比本地厂商还快。”

小张翻了一页,眼睛一亮:“他们还和供应商签‘碳共享协议’?这是啥?”

“简单说,”刘好仃解释,“就是大家一块儿减排,数据共享,谁达标了,订单优先给谁。不是压价竞争,是拼绿色效率。”

“听着像‘供应链朋友圈’。”小林笑了。

“对。”刘好仃也笑了,“咱们以前的朋友圈,是厂里老师傅、隔壁包装厂老李。现在,得把地图打开,加几个新好友——港口、检测机构、海外仓、环保认证公司。”

小张合上资料,叹了口气:“听着像要重新投胎。”

“不用投胎,”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只要愿意抬头看路。咱们过去是埋头拉车,现在得学会抬头看灯——红绿灯,导航灯,预警灯。”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一条蜿蜒的线,从深圳出发,穿过海洋,延伸到地图边缘。

“这条线,过去是虚的,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实的。一环扣一环,环环有人管,环环有备份。”

小林举手:“那我们从哪儿开始?”

“从问题开始。”刘好仃写下三个方向:政策差异、物流节点、供应商协同。

“你们每人挑一个,先当‘侦察兵’。不用出报告,先找三个最让你头皮发麻的案例。比如——”

他指了指第一项:“越南突然加征环保附加费,咱们的货卡在关口,怎么办?”

又指第二项:“海运旺季,所有船都订满了,怎么保证样品准时到?”

最后指向第三项:“合作多年的供应商突然涨价,有没有备选方案?”

会议室里渐渐有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小林已经开始在本子上画思维导图,小张翻开了手机里的国际物流App,连技术组的小王都默默打开了海关总署的外文公告栏。

刘好仃站在一旁,没再说话。他只是看着那张被阳光晒得发白的国际运输路线图,图上几个红点闪烁着,像未被点亮的信号灯。

“咱们的玻璃能自己调节透光度,”他轻声说,“可再聪明的玻璃,也得靠一条不掉链子的路,才能被人看见。”

他转身,在白板最下方写下一句话:

品牌走多远,供应链就得铺多长。

然后,他拿起茶杯,吹了吹浮在表面的一片茶叶。

“先别想一步登天。”他笑了笑,“今天不求解决方案,只求——提出十个好问题。”

小林抬头:“然后呢?”

刘好仃抿了口茶,茶水已经凉了,但他喝得认真。

“然后,”他说,“我们一个一个,把它们变成答案。”

窗外,一辆满载玻璃的货车缓缓驶出厂门,车尾的反光条在阳光下一闪,像一道划破平静的光。

车刚拐出厂区,司机就接到了调度电话。

他按下接听键,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说:

“老李,麻烦你今天别走虎门大桥,改走沿江高速——”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

司机探头一看,一辆印着petitor品牌的货车正从岔道强行切入,车头几乎贴上了他们的右后轮。

他猛踩刹车,方向盘一打,轮胎在路面划出半道黑痕。

车厢里,几块未固定的玻璃轻轻晃动,边缘相碰,发出清脆的一声——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