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把数据做成图表,投影在白板上,像一片向上生长的森林。
“比去年多了快两倍。”她有点激动。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盯着图表看了很久,然后掏出笔,在“海外培训”那一栏画了个圈,旁边写了一行小字:“可扩?”
小李看见了,问:“要加人?”
“看效果。”刘好仃收回笔,“如果这批人真能把火种带回来,明年咱们不只送八个,送二十个。”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然后小林说:“其实……还有个发现。”
她翻开另一份文件:“我们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有几个人,表现出了跨领域的能力。比如小张,他本来是修设备的,但在德国时主动参加了人机交互设计的旁听课,还提了个‘机器状态可视化’的点子,被基地采纳了。”
“还有小陈,”小李接话,“她不只研究涂层,还在荷兰跟着心理学团队做了两周用户情绪测试,回来写了份《光感与心理舒适度关联报告》。”
刘好仃眼睛亮了:“跨界,不是越界,是开窗。”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名字,圈起来,旁边写:“挑战任务,待定。”
最后一轮审核,专家组来了。
三位外部顾问,全是行业老炮,说话直来直去。一位翻着评估报告,皱眉:“市场最近不景气,这些人的能力提升,是不是被环境掩盖了?万一他们回来后没项目可做,不就白练了?”
刘好仃早有准备。
他打开ppt,放出一组对比图:左边是培训前,厂里技术改进提案年均12条;右边是培训后三个月,已提交23条,其中6条进入实施阶段。
“能力不会因为市场冷就结冰。”他说,“就像玻璃,哪怕在阴天,也藏着透光的本事。咱们要做的,是早点把它擦亮。”
专家们点头,最后一人说:“结论可以下——培养效果,初步显现。”
散会后,夕阳正斜斜照进走廊。
刘好仃走在最前面,手里捏着那份最终报告。小林跟在后面,忍不住问:“接下来呢?”
他没回头,只是把报告轻轻拍了拍:“接下来,不是看他们能走多远,是看咱们敢不敢放手。”
走到办公室门口,他停下,从公文包里取出那个淡蓝色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
空白。
他拧开笔,想了想,写下第一句:“3月15日,评估完成。人才储备37人,其中……”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行小字:“小张,可试‘智能诊断系统’项目;小陈,安排与用户体验组对接。”
写完,合上本子,轻轻放进抽屉。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厂区灯火渐次亮起,像一片铺开的星河。新来的几个实习生正围在车间门口,拿着手机拍晚霞里的玻璃幕墙,笑声随风飘上来。
刘好仃看着,嘴角微微扬起。
忽然,小林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的文件:“刘工,海外基地发来新消息——小张他们下周要组织一场‘跨国技术沙龙’,主题是‘当中国维修工遇上德国AI’,邀请咱们在线参与。”
刘好仃接过文件,扫了一眼,抬头问:“直播吗?”
“要的。”
“那把会议室收拾一下。”他把文件递回去,“再搬几把椅子,让新来的实习生也听听。”
小林应声要走,他又叫住她:“等等。”
“嗯?”
“告诉他们,”他说,“别光听技术,听听小张是怎么用德语讲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