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34集:战略措施具体实施(2 / 2)

他笑了。

深夜十一点,车间只剩一角灯还亮着。刘好仃把那只成功的瓶子装满清水,放在窗台上。月光混着路灯照进来,水中的倒影轻轻晃动,仿佛那道弯光也在呼吸。

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进工作群,只写一句:“光能拐弯,人就能改道。”

群里静了几分钟。

然后,阿芳回了个表情包:一只小熊举着灯泡,头顶冒出“”。

小林回:“明天我去模具组蹲点,顺便测良品率。”

老张发了个语音,五秒,只有一个字:“行。”

周会再次召开时,空气里多了点真实的重量。

阿芳打开投影,屏幕上列出十七个客户故事:越南妈妈用瓶子装祖传鱼露,配文“这是女儿出嫁时要带走的味道”;印尼老人把瓶子摆在神龛前,装祭祖米酒;还有个新加坡客户拍了视频,女儿在瓶身贴满贴纸,说“这是我的时间胶囊”。

“分类还没做完,”阿芳说,“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点——不是用瓶子,是传瓶子。”

小林接着汇报:“四轮调试后,良品率升到六十一。问题在退火时间,差八秒,应力就压不住。我们正在做第五轮参数优化。”

老张翻着成本表:“试错成本已超预算三点七,再试两次,就得动备用金。”

会议室一时安静。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他打开手机,点开一段录音——是沙特客户女儿手写的信,语音版,背景有婚礼音乐和人群的轻笑声。他轻轻按下播放键。

“……我妈妈说,这瓶子见过三代人的光。她把它放在餐桌正中央,装玫瑰,也装回忆。”

声音落下,没人说话。

刘好仃指着良品率报表:“61%的瓶子没裂,说明39%的光还没学会拐弯。我们不追100%,先追‘能讲故事’的那一批。”

他宣布:“首批定制款,生产五百只,专供东南亚三位长期客户试用。不走电商,不打广告,只送,附一张空白卡片——‘写下你想留给谁的故事’。”

小林愣了:“五百只?还不够一个订单零头。”

“但它们会说话。”刘好仃说,“比我们说得都响。”

散会时,夕阳正斜斜穿过走廊,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阿芳回到工位,默默把“情感档案”文件夹重命名:“光的路径——客户记忆库V1”。

她点了保存,抬头看向窗外。

车间里,新模具正在调试,一只只曲面瓶陆续成型。有几只刚出模的瓶子被特意放在窗边,清水注入后,阳光穿过瓶身,在地面投出一道道弯弯曲曲的光痕,像无数个未完成的问号,静静躺在水泥地上。

老张路过时停下脚步,看了两眼,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截铝箔,轻轻压在其中一道光痕的起点,像是在标记某个看不见的坐标。

小林抱着笔记本走过来,看见这一幕,没说话,只是掏出手机,对着那道被铝箔压住的光拍了张照。

刘好仃站在质检台旁,手里拿着一只刚下线的瓶子,瓶身微润,还带着机器的余温。他轻轻摩挲着内壁的螺旋纹,忽然说:“下次模具,把纹路再密一点。”

小林问:“为什么?”

“因为,”他说,“光拐得越急,记忆就记得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