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和小李已经等在会议室里,桌上摆着电脑、笔记本、几杯凉了的茶。
“怎么样?”阿芳问。
刘好仃把录音笔放桌上,没说话,只是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纸。
“咱们得写个品牌故事。”他说。
“品牌故事?”小李有点懵,“不是说好先做视觉语言吗?”
“视觉是壳。”刘好仃说,“故事是魂。”
“那您打算写啥?”
“写咱们怎么从一块玻璃都切不平,做到今天。”
“那得讲创业故事?”阿芳问。
“不光是创业故事。”刘好仃顿了顿,“是品牌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靠的是什么。”
“那得讲人?”小李说。
“对。”刘好仃点头,“讲人,讲事,讲心。”
“那风格呢?”阿芳问。
“不能太鸡汤,也不能太硬核。”刘好仃想了想,“要像一杯温茶,喝得下去,还能暖胃。”
“那您先写个大纲?”小李说。
刘好仃点头,拿起笔,在纸上写:
品牌故事大纲
初心篇:1995年,玻璃厂初创,一群工人如何从零做起
成长篇:2000年以后,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传承篇:老员工的坚守与新员工的加入
未来篇:品牌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前行
“这四个部分,能串起整个品牌的发展。”他说。
“那写法呢?”阿芳问。
“双线并行。”刘好仃说,“一条线讲技术,一条线讲情感。”
“技术线讲产品,情感线讲团队?”小李问。
“对。”刘好仃点头,“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团队是品牌的灵魂。”
阿芳一边记一边点头:“那故事里得有细节。”
“有。”刘好仃说,“比如老张说的那句:‘只要我们心里平,做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歪。’这句话,得放进故事里。”
“还有呢?”
“还有我那张照片。”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指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我那时候二十七,站在这群工人中间,笑得像个傻子。”
“那您现在呢?”阿芳问。
刘好仃看着窗外,玻璃幕墙反射着夕阳的光。
“我现在,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谁。”
他拿起笔,在第一页写下一句话:
“玻璃之所以能映照世界,是因为它本身不藏心事。”
阿芳读完,轻声说:“这句话,像是您写的。”
刘好仃笑了笑:“是玻璃教我的。”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只剩键盘敲击的声音。
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还握着那张照片。
他轻轻摩挲着边角,像是在抚摸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初心……”他喃喃。
窗外,风又吹过,玻璃幕墙上的光斑晃了晃,像是谁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