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02集:数据分析工具运用(2 / 2)

但东南亚的“自然融合”设计,却像是躲在雾里的影子,看得见轮廓,却抓不住细节。

“这个词出现频率太低了。”小李看着数据表,“客户反馈里提到‘自然融合’的,不到5%。”

“那是因为我们定义太模糊。”刘好仃说,“你回想一下,曼谷咖啡馆里那位设计师怎么说的?”

小李闭上眼,像是在回忆那天的对话。

“他说,客户喜欢能融入自然景观的玻璃,或者本身有自然纹理的。”

“对。”刘好仃点头,“那我们就把‘自然融合’拆解成几个关键词:木纹、柔和色彩、环境适配……”

阿芳立刻在文档里新建了几个子标签:

自然融合设计:

木纹

柔和色彩

环境适配

自然纹理

光影协调

“这样,我们就能用数据去捕捉那些隐性的趋势。”她说。

小李重新运行分析,发现将这些关键词纳入标签体系后,东南亚客户反馈中与“自然融合”相关的描述占比达到了35%。

“原来不是没有信号,只是我们没听懂它的语言。”小李感叹。

“所以啊,”刘好仃笑着说,“数据不会说话,但我们得学会听它怎么说。”

阿芳在文档里写下:“自然融合设计=产品美学+环境协调”,并标记为“东南亚重点观察项”。

会议室的空气,像是被数据点亮了。

键盘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讨论声,交织成一种新的节奏。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厂区里一辆货车缓缓驶出大门,阳光照在车顶的玻璃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

“市场的心跳,其实一直都在跳。”他低声说。

阿芳正在整理文档,听到这句话,抬头看了他一眼。

“刘哥,你是不是又要写进会议纪要?”

“不,”他笑着摇头,“这次我记在心里。”

小李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脖子:“我感觉我们现在不是在做分析,而是在给市场写日记。”

“那我们就当市场观察员。”阿芳笑着说,“记录它的一举一动。”

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像是某种神秘的节奏。

他们三人,像是第一次学会听心跳的医生,屏息凝神,等待下一个信号。

“刘哥,”小李忽然指着屏幕,“你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