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162章赵子龙打抱不平遇仇人……
“早就耳闻雁门张文远英才盖世、庶事精炼,且有忠义之名,吾素有慕仰之心,今日能够在此与汝相聚,真乃人生幸事。”李世民英武不凡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张辽望着眼前的李世民,内心感慨万千。
明明有好几次机会他可以杀死自己,却都手下留情,虽然自己当时没有答应招降,但这份恩情却早已深深烙印在心。
“承蒙陛下厚爱,文远心中甚是感激,陛下之浩恩文远难以为报,日后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张辽坦荡表态。
看到张辽纯言深至,李世民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字字有力地道:“张文远听封。”
“末将在。”
“张文远,忠义两全,智勇皆备,朕特封你为安北大将军!”
张辽听后,当即叩首谢恩,“多谢陛下隆恩,文远愿竭股肱之力,效忠义之节!”
张辽在曹营之中亦是将军,不过只是一个官阶五品的杂号将军,安北与安东、安西和安南都属于三品。
他一个降将,杀了不少朝廷的人,寸功未立,却已连升两级。
这份破格擢升的后面蕴藏着李世民对他的深度信任和殷切期望。
张辽内心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决定,此生甘为李世民当牛做马,死而无憾。
【马爸爸所说的离职原因含金量还在上升:一个人之所以会离开,第一,钱没给够,第二,心受委屈了。】
【二凤给的够多,情绪价值还到位,张辽不死心塌地都难呀。】
【看看张辽那表情,简直感动得无以复加。】
【我觉得二凤也挺会画大饼的,安北将军少说得统领大几千兵马,现在庐州城内总共有几千兵马......】
【只要将领有了,将来一切都会有的。】
......
李世民望向一旁的赵子龙,意味深长地道:“子龙,安顿张将军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赵子龙出列,应声答道。
李世民很清楚赵子龙的为人,战场之上,他杀伐果断,毫不留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极其贴心周到之人,倘若将安顿张文远的事情交给他,李世民相信,张辽一定可以更快地融入到汉军阵营中。
赵子龙带着张文远来到外面,先将【月牙戟】还给他。
“文远兄,给!!”
张辽接了过来,忍不住赞叹道:“赵将军枪法传神,我真是自叹不如。”
“文远兄客气了,以后咱们兄弟相称即可。”
“好!”张辽看到赵子龙一身正气,虚伪不齿,也愿意与之结成兄弟。
“我先带你去住处吧,距离这里不算远,也就隔了两条街。”
赵子龙很清楚李世民让他安顿张辽的用意,那就是让其毫无后顾之忧地在汉营安顿下来。
如何让一个人死心塌地地留下呢?针对不同的人,方法自然不同。
贪财之人,可以给予金银珠宝;好色之人,可以给予美女丫鬟;但是对于张文远这样的忠义之士,赵子龙觉得如果用金银美女此等俗物,不但不能让其死心塌地,相反会让其心生鄙夷。
对待忠义之人自然要以忠义之事感化,所以赵子龙专门带着张辽经过了城内的几条街。
这几条街之前由于战乱,被打砸得坑洼不平,但是最近刚被李世民下令重铺过,现在看起来,比之前宽敞平整了不少,道路上人来人往,街边还有不少铺子在营业,一派祥和之景。
张辽走在曾经熟悉的街道上,却察觉到一种焕然一新的陌生感。
由于他之前一直负责驻守庐州城,几乎每天都会亲自率队巡逻,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他几乎都走过,甚至清楚每户人家门前的特色。
可是眼前所看到景象的与之前记忆中的样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恍如隔世一般。
赵子龙看了眼张辽的表情,顺势说道:“陛下初进庐州城,城内的百姓对其颇为反感,紧缩大门,躲于家中,不敢上街,整个庐州城都空荡荡的,仿佛汉军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说到这里,张辽面上有些不自然。
因为他很清楚老百姓为何如此,这与他们之前的政治宣传脱不开关系。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曹军将汉军妖魔化,极尽抹黑。
在李世民他们没有进城以前,老百姓们缺乏辨别谣言是非的能力,认为汉帝及其统治的汉军与盗匪无二,只有魏王才是明主,懂得体恤民艰......
“为了解除城中百姓的恐惧,陛下草拟了一道安民榜,不仅免除庐州城的赋税,还给城中孤寡老人送布帛米面,看到城中房屋破败,街道坎坷,便着士兵趁休息空闲,平整翻新......一系列举措下来,庐州城的百姓终于不再像之前那般抵制汉军,还时常会给守城的士兵送水送吃食,不过陛下有令,现在这世道,老百姓活着也不容易,不让士兵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赵子龙与张辽边走边说,表面上讲的都是庐州城的今昔变化,但内容核心却是李世民的仁德良政。
无论轻徭薄赋、鼓励经营,还是关爱孤寡、修缮道路,都体现了李世民的爱民之心。
爱民如子是一个明君的基础和前提,倘若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治国有方,御敌有谋,广纳贤才,那便是锦上添花,愈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