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149章二凤点兵点将
“敌人总共有几路军马?”李世民接着问道。
斥候回答道:“回陛下,敌人兵分三路,第一路准备从大蜀山进攻庐州城,第二路走紫蓬山,第三路走冶父山。”
李世民听后点点头。
虽然李世民他们已经成功拿下庐州城,但此战折损兵马数千,所剩士卒当中,亦多有身受重伤者,如此算来,真正拥有完全战斗力的不足万人。
更兼入城没两日,安定民心的榜子亦刚贴出没多久,纵然有效,但远没达到民心所向的地步。
所以,此时夏侯淳率大军来袭,恰逢他们入城不久,民心未稳之际,守住城池并非易事。
“来就来吧,早晚免不了这一战,早打也是打,晚打也是打,还不如早早地结束,尽快恢复天下一统。”孙策在一旁道。
荀彧点点头,“孙将军所言极是,虽然接连数月的征战,战士们非常疲劳,但是眼下大战在即,倘若休整,敌人来到之后,攻破城池,之前的辛劳尽皆白费,我的建议就是分别率领军马前往敌人必经之路埋伏,在他们进攻城池之前,挫敌人锐气,同时减少敌人的有生兵力。”
李世民听完孙策、荀彧所言,心中甚感佩服,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
庐州城坚固庞大,完全可以据城墙而守,抵抗敌人。
但是倘若敌人打开一个缺口,那么城池之险就不复存在,敌人一旦攻破城池,他们就只能用战士们的身体、兵甲和意志去抵抗。
万不得已,李世民不能让战士们陷入绝境,让他们绝地反击,理应将战场设在城墙之外,给予敌人重创,然后再逐步退守城池。
但李世民很清楚夏侯淳乃曹操帐下猛将,武艺超群,胆识过人,而且忠心耿耿,必须得派虎将去。
若想取得整场战役的胜利,首战的胜利非常重要,因为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信心,还能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孙策智勇双全,且是【江东虎将】孙坚之子,其勇猛果敢不减其父半分。
倘若平时,李世民肯定派孙策去打头阵,但眼下孙策病况未愈,李世民担心其出意外,便朝
张飞应声出列,“末将在!”
“朕命令你率领三千五百人马前往紫蓬山路口,伏击敌军。”李世民吩咐道。
张飞当即领命:“末将领命。”
李世民继续看向廖凯和陈宏,这两位皆是交州区景派来的交州干将,经过上次攻城一战,李世民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他们两个的能力。
其武艺虽然不及孙策、张飞等武将,但杀敌冲锋,身先士卒,勇敢无畏的精神却足够独挡一面,这种伏击战,他们只要听从指挥,定能完成得很好。
“廖凯、陈宏听令!”李世民接着吩咐道。
廖凯、陈宏双双应声出列。
“末将在!”
“朕着你们二人三千兵马,前往大蜀山伏击敌军!记住见好就收,切勿恋战!敌人兵力太多,久战必被围困。”李世民叮嘱道。
廖凯、陈宏看到李世民让他们两个前往伏击夏侯淳,心理清楚这是李世民认可了他们此前的努力。
能力和付出得到承认,其效用不比金帛爵位的奖励差。
二人当即欣然领命:“末将领命!”
张飞、廖凯和陈宏皆率军前往,剩下孙策站在一旁。
孙策心想连廖凯、陈宏都能前往,自己难道比他们差吗?陛下怎么不安排自己。
“陛下,为什么连廖凯、陈宏皆可领命迎敌,我孙策不行?”孙策不服气地道。
李世民看向孙策,“伯符,你与我一同率兵两千前往冶父山伏击敌军。”
得知如此,孙策表情立马转喜,“末将领命。”
最后,李世民望向荀彧,“荀尚书,守卫庐州城和安定百姓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多谢陛下的信任,将守城之重任交予文若,文若定不负所托,守好庐州城。只是战场上刀剑无眼,陛下亲自前往,恐有危险,您是一国之君,微臣劝您还是留守城中,切勿轻易出战,免得被敌人钻到空隙,偷袭你!”荀彧担心地道。
李世民笑了笑,他知道荀彧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谁都知道,擒贼先擒王,倘若敌人知晓自己身份,定会率先让士兵将自己除掉。
不过他李世民向来喜欢与将士们一起征战沙场,千军万马,亦无畏往矣。
“荀尚书请放心,有两千士兵,还有伯符在旁,不会有事。而且我们只是打伏击,并不会与敌人正面对抗。”李世民道。
荀彧看到李世民心意已决,“陛下和孙将军一定要多加小心!”
荀彧也清楚,汉天下四分五裂,各处诸侯如雨后春笋一般相继而出,经过一番洗牌,一些不入流地方势力,比如黄巾军、黑山贼等都被淘汰掉,剩下的皆是有雄才大略和雄厚实力的,极难对付。
可偏偏他们还兵力少,人才欠缺,如今庐州城众可用的武将有限:赵子龙、周瑜被派往荆州,关羽和诸葛丞相则在镇压袁术旧部和土匪,如若不然,这些大将都在的话,何惧夏侯淳的五万大军?更不需陛下亲自率军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