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141章曹氏的惯用伎俩
田丰虽出身寒门,但才华过人,聪慧敏捷,年纪轻轻就与沮授、荀谌并称【河北三杰】。
因其颇具才华被袁绍仰慕,所以袁绍携带重金拜访他并奉为座上宾。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是三国四大家族之一,名门之后,家族显赫,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其本人聪慧至极,好学有礼,博学多才。
两个人颇有相似之处,都聪慧有加、年少成名,而且也都刚直不阿。
两人隔桌对饮一杯后,杨修就开始自己的游说使命,“田大人,我此番来此主要是想......”
“我知道,杨大人是替曹操来当说客的。”田丰用肯定的语气道。
杨修好奇地反问道:“进入此间,我并未介绍过自己,田大人如何猜出我的身份?”
“这个世上会讲话的不仅只有口,还有人的眼睛、外貌和穿着,你刚刚甫一进来,我就看到你身上挂着一块祖传玉佩,还刻着一个篆体杨字,虽然田某并不擅长鉴宝,但此玉一看就价值不菲,绝非普通士族能有,除非你是【弘农杨氏】,而且我早就听闻杨家有一子,名德祖,聪慧至极,外貌俊美,你应该就是传闻的杨修了。”田丰娓娓道来。
“田大人观察细致,德祖佩服!”被田丰看穿,杨修并未感觉不妥,而是继续与其谈笑风生。
时间只有一刻钟,这就注定闲扯不能太久,必须得抓住主旨,尽快把事情说明讲透。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田丰说完,继续吃着桌子上的饭菜,但是却一直注意着杨修的说辞和举动。
杨修开门见山地说道:“田大人,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想必也应该猜到我来此的目的。魏王曹操十分仰慕田大人的才华,不惜千金用来通融关系,救您......”
“杨大人,我敬你是个人才,所以,咱们一起坐下吃饭可以,一起小酌亦可以,但坚决不能聊你们的主公,我田某就算困死囹圄之中亦无投靠之意。”田丰适时地制止道。
杨修闻此,立马拿出之前同样投靠袁绍,后来改投曹操门下的郭嘉为例,“田大人,想必您应该认识一个人?他此前跟你一样,在袁绍手下谋事,后来因袁绍刚愎自用,改投曹操门下,现在在曹营身居要职,深得曹操重用!曹操与袁绍不同,纳谏如流,从善如流,而且雄才大略,绝对比袁绍强十倍不止,良禽择木而栖,田大人为何不弃暗投明呢?”
从袁绍门下逃走的谋士众多,不仅只有郭嘉,还有荀彧和董昭等,不过郭嘉于目前情景而言最符合,也最有说服力。
田丰吃饭的兴致被打扰,放下筷子跟杨修道:“杨大人,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如若不然,我也不会身陷晦暗囹圄。正是因为我清楚曹操有雄才大略,任人唯贤,纳谏如流,所以我才谏言袁绍养精蓄锐,要么打持久消耗战,要么静待时机,一举拿下。但是袁绍非不听,才将我关入大牢。”
“既然田大人清楚袁绍德不配位,为何不改投他营呢?倘若袁绍胜了还好,兴许一高兴就把你放了,倘若他败了,苦于面子,很可能会直接要了你的命。”杨修谏言道。
“杨大人,据我所知,你们杨家世食汉禄,乃是汉王朝四世三公之后,为何要跟朝廷窃贼曹操为伍呢?我觉得您最应该弃暗投明。”田丰反驳道。
杨修虽然强装淡定,但是内心奔腾,耳朵已经泛红。
心中不禁想到:他何尝不知自己是在与虎谋皮,但是家人皆被曹操控制,他如果不出力,倒霉就是杨家人,身不由己......
“我知道了,田大人心中恐怕已经有了去处,所以才会这般不容杨某多言。”杨修坦言道。
“我亦劝杨大人一句,食汉禄,就要忠汉帝,莫要明珠暗投,惹世人诟病。”田丰说此话的时候,语调铿锵,仿佛此刻他不是在牢房,而是跟往日在王府里一般。
杨修已经彻底明白田丰心意。
“我明白田大人的心意了,打扰了!”
杨修识趣地离开。
他是个聪明人,明白田丰此时心意已决,无论自己说什么,只能引起他的反感。
回到客栈,跟随杨修一块儿侍卫连忙上前询问结果,杨修如实相告。
“倘若刘协亦派人来跟咱们抢田丰,而且还先咱们一步,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咱们必须抢先一步跟袁绍身边的近臣取得联系。”同行的几个侍卫有曹操的宗亲,跟着前来,一来相互照应,二来时时监督进程和杨修的行为。
杨修乃汉室旧臣,曹操一直提防牵制他。
杨修听后当即反驳道:“不可!”
“为何?”
杨修:“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汉帝的人既然早咱们一步,那么他们现在肯定已经赶往黎阳,已经开始打点;其二,汉帝的人打点完一遍,如果咱们再打点一遍,肯定会引起袁绍方的怀疑,说不准就不再释放田丰,岂不弄巧成拙。”
“敌人早咱们一步,先发制人,处处领先,咱们可该怎么办?”
“这有何难?有先发制人,就有后发制人。”曹操的族亲侍卫道。
“什么后发制人?”另一个侍卫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