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猜测那人应该就是黄祖的儿子黄射。
“想不到黄祖这个莽夫竟然能生出如此俊雅秀气的儿子来?”李世民感叹道。
荀彧在一旁道:“虽说龙生龙,凤生凤,但也有例外,黄祖的儿子脾性与之大相径庭,素来有雅名。”
“陛下,从江夏逃出来的一些将士们讲,黄祖虽然率军叛主,投降曹操,但是他的儿子还有副将甘宁却极力反对,看他儿子刚才的举动,想必也不是自愿投曹的。”赵子龙道。
“无论如何,咱们先想办法攻下庐州城,其他事情日后再做定夺。”
李世民回到营帐之中,与诸将继续商讨破敌之策。
“敌人闭城不战,定是想要等待援军到来,到时候给咱们一个里外夹击,所以我建议在援军赶来的路上设下伏兵,待他们经过之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荀攸道。
李世民并没有点头,因为伏击打援这种做法对付一些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将领还行,对付曹军这种身经百战的军队则不适应,因为他们的将领当中,许多都擅长围点打援,必定会有所防范。
周瑜指着舆图上的官渡,跟众人分析道:“现如今曹操率主力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对阵,也派不出太多士兵前来应援,根据咱们目前对庐州城的了解,城内能打的将领只有一个张辽,还有一个身兼谋士的程昱,他们既缺谋臣,也缺良将,想必曹操后续会增派谋士和大将赶来。但是他们兵力不占优势,则很可能出奇兵,咱们必须得提前派斥候打探清楚援军的方向,以做应对之策。”
“公瑾所言极对,多增派斥候,潜伏在各方打探消息,摸清曹军动向,早作应对之策,同时抓紧建造工事,早日攻破庐州城。”李世民道。
张辽挂出免战牌,不让任何将领出战,此时侍卫前来汇报。
“报告将军,江夏黄太守在城楼之上,与汉军孙策对骂......”
侍卫还没汇报完,张辽就生气地道:“我不是说不要出城迎敌吗?他黄祖是什么意思?是没把我这个将军放在眼里,还是把庐州城当成了他江夏,认为还是他的地盘,为所欲为!”
“现在城楼上情况怎么样了?”张辽接着问道。
侍卫接着回答道:“黄太守将孙策骂得口吐鲜血,几乎昏迷过去,已经被汉军扶回营帐。”
听到这里,张辽暴怒的脾气立马就平静下来。
孙策素来以勇猛刚毅著称,武艺高强,那日寿春城中,他已领教过,倘若不是有忠仆抵挡,他早已死在他的【黄金霸王枪】之下。
现如今孙策竟然被黄祖三言两语气得几乎吐血而亡,真是兵不血刃,就折敌人一员大将,理应给黄祖记大功一件才是。
“原来如此,那你刚才怎么不说全?”张辽责问道。
那个士兵低头不敢言,他总不能怪将军没耐心听他讲完。
“黄将军是如何对孙策讲的,竟然将他气得口吐鲜血不止?”程昱在一旁问道。
侍卫便将刚刚城楼上听到的告诉程昱、张辽,张辽听后心想这个黄祖真够缺德的,将人家爹射死了,现在又要把人家儿子活活气死。
孙策英雄半生,岂能受得住这气,吐血不止,也不难理解。
“倘若孙策再来搦战,继续让黄太守与之对骂。”张辽心想既然孙策如此受不得半点委屈,不如直接让黄祖将他气死算了,这样他们也少了一个强劲的敌手。
“是!”
“咱们的援军有消息了吗?”张辽询问道。
“回将军,庐州城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咱们的人根本就出不去,就连信鸽也全部被他们拦截,根本无法得知城外援军的消息。”
“那就静观其变,适时而动。”
司马懿领兵出征,但是因他只是一介布衣,没有任何功名战绩,恐怕军中将领不服从管制,于是曹操连夜让人筑造高台,亲自将印绶和宝剑交到司马懿手上。
并且给予司马懿特权,四品以下将领,如有不听从调令,或者违抗军令者,可以先斩后奏。
有了曹操这般承诺,司马懿信心十足地接过印绶,率领大军离开。
司马懿率队离开官渡,一直南下,忽然调转方向,直接向东。
“将军,庐州城应该走那个方向,你是不是走错了?”于禁在一旁提醒道。
司马懿笑了笑,“没有走错。”
“司马将军,您这是何意?难道您想违背魏王的意思,不去解庐州城之围?”于禁生气地道。
他于禁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现在却要听从毫无功名和战绩的司马懿的统领,心中非常不服。
司马懿笑着道:“我此举正是为了解庐州城之围,汉帝刘协身边谋臣武将环绕,咱们现在赶往庐州城,他们肯定会在前方设下埋伏,到时候不等咱们赶到庐州城,就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如效仿孙子【围魏救赵】,南下攻打他们他们重镇。”
“报!”
“报告陛下,司马懿率领近两万军队,已抵达庐州城外四百里处,而且他们主将与副将不和,魏军派出的将领有于禁和夏侯淳多有战功,他们不愿听从司马懿命令。”
听完斥候汇报,李世民正色起来,“曹操派的是他?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