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0章 缂丝已经失传了(1 / 2)

第120章缂丝已经失传了

本来说好教海照月学会如何使用数位板,但折腾半天后,安宁和海照月双双选择放弃。

一来,海照月一个画笔都拿不稳的新手,拿数位板连画线都费劲,让她补色实在是为难她。

二来,在海照月知道这数位板是安康送给安宁的礼物后,她用得小心翼翼,划一下都要抖三抖,生怕力气一大就把板子弄坏了。

“要不我帮你处理吧?或者你也可以把稿纸拍给她,只是光线可能会导致色差。”

最后,安宁看不下去了,提议道。

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海照月只能接受这个提议。

“这刺绣真好看啊……”

海照月看着屏幕上逐渐被安宁还原出的设计稿,忍不住感慨。

“那当然,刺绣毕竟是国粹之一呢。不过你是没见过更好看的。她这个绣样小儿科啦,入门级都算不上。”

“更好看的?”

“我妈就收藏着一条龙凤旗袍,将近二十年了,是我爸我妈结婚时的婚服。上面的龙凤图都是绣娘手工绣的,做了快小半年,听说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要价几十万了。”

“龙凤旗袍?”

“嗯啊。你可能没见过。就是在旗袍上满绣上龙凤,再加上一些装饰纹样。我妈那件旗袍绣的是并蒂牡丹,还嵌了不少珍珠,我妈说是澳白……不过对你来说珍珠应该不稀奇啦。这件旗袍我小时候看过两眼,那龙凤绣得真好看,盯久了像是会在衣服上游动一样。”

海照月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神奇东西,连忙打开手机善用搜索。

“搜不到的,你现在看到的大多都是机绣。”安宁制止了她。

“我妈说那个给她做旗袍的绣娘一直找不到合格的继人,她过世后,那一脉的手艺就彻底失传了,现在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了。所以那件旗袍她宝贝得不得了,婚后就没再穿过,每年还要送去找专人养护,不会轻易拿出来给人看。”

“啊……这样嘛……”

海照月浏览着手机页面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刺绣照片,十分惋惜。

“不过想想也挺好的,那个绣娘起码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还有像我妈这样珍惜她作品的人。”

“总比一辈子过完没留下任何痕迹要好。”

安宁羡慕地呢喃。

“艺术作品?”

听到安宁这么形容绣娘的那件旗袍,海照月一愣。

但她随即反应过来。

对啊!

如果绘画可以是艺术,为什么刺绣不能是?!

刺绣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绘画吗?

以针为笔,以丝为墨,以绢为纸,创造出这一幅幅色泽鲜明的瑰丽画卷。

可惜织布不像刺绣。

到目前为止,她顶多只能利用经纬织出一些简单的纹样,还一直囿于工作繁重,没空尝试。

想到这,她没来由地感到一阵歆羡,却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羡慕些什么。

安宁见她双眼炯炯地看着手机屏发呆,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问,“你是不是想学刺绣?”

海照月关了页面,摇头。

光现在的工作就够她忙好长一阵了,她压根没有时间去学新东西。

再说,这哪里是想学就能学的东西?她就算想学,也找不到老师能教啊。

就像安宁说的,刺绣这门技艺恐怕就像她们家的织布技术一样,早在时光的洪流中没落了。

“也是……”安宁附和道,“你们织布本身就有差不多的技艺,犯不着再去学刺绣。”

“……‘织布也有差不多的技艺’?什么意思?”

海照月一激灵,猛然回神。

“……就是缂丝啊?你没听过吗?我是从书上看来的,俗话说,一寸缂丝一寸金呢,缂丝是能够直接跟金价勾兑的。放在以前,不一定会比你们鲛绡差多少哦。”

安宁抿嘴感叹,“哎,不过可惜,鲛绡我肯定是没法见识了,听说好像连缂丝这门手艺现在也已经失传了。可能真应了那句老话吧,‘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

缂丝。

海照月听着安宁的感慨,悄悄把这两个字印在了心里。

*

从安宁家回来后,海照月便把设计图发给了小荷。

小荷对她们的方案赞不绝口。

【太厉害了,就改动这么一小点,竟然出挑这么多!介意告诉我你的配色思路吗?】

【不全是我的功劳。这是我请教我朋友得出的方案。她说你参考了《海棠蛱蝶图》,但两幅图案意境不同,所以用色不需要那么苍翠,可以活泼一些。】

阮青青看到这话心里一惊。

《海棠蛱蝶图》并不是什么著名画作,画师黄抚本人也只是一个宋朝的二流画师。

这幅画还是她偶然翻阅宋朝画师图集时才发现的。

因为觉得意境闲适,十分适合拿来当绣样,才模仿着这幅画的风格画了这张花叶图。

没想到这么偏门的事她的朋友竟也知道?

不仅知道,还看出她模仿了黄抚的风格?

阮青青顿时心生敬畏。

【……你朋友是?】

海照月有些犯难。

她不知道该怎么介绍安宁。

高三休学生?

安盛集团董事长千金?

她这才发现,安宁好像从没跟她说过关于社会身份方面的事。

想了一圈,她保守地答:【她是一个很喜欢画画的人。】

【那她的造诣一定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