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8章 我不是持灯人,我是第一个学徒(2 / 2)

LZ001。

我硬生生把对讲机按了回去。

不能越界。这是规则,也是成长。

就在混乱即将失控时,一个清亮的声音穿透烟雾:“所有人蹲下!敲墙三下表示安全!”

是周晓雯。

有人迟疑,她立刻连续敲击墙壁三下:“咚、咚、咚!”

几秒后,另一处也传来回应。

接着是第三声,第四声……

人们开始有序蹲伏,沿着墙壁移动,彼此用节奏确认位置。

档案组迅速将重要资料塞进防火袋,由两人护送撤离。

整个过程不到七分钟。

烟雾散去,考官宣布结果:“本次演练唯一正确决策,来自学员自发联动。”

我没说话,只是望着周晓雯的背影,第一次意识到:有些人不需要被带领,他们天生就知道光该往哪里照。

结业仪式前夜,我独自回到教室。

灯关着,月光斜洒进来,照在黑板上。

上面还留着我前几天写下的几行字:“共情≠同情”“沉默也是一种回应”“不要急于解决问题”。

我拿起板擦,一点点抹去。

当最后一笔即将消失时,我的动作顿住了。

在黑板右下角,靠近地面的阴影里,有一行极小的铅笔字,几乎看不清:

“谢谢你假装不会。”我站在空荡的教室里,手指还停在黑板右下角那行铅笔字上。

月光斜切进来,像一道无声的审判,又像一次温柔的赦免。

“谢谢你假装不会。”

字迹很轻,几乎是用铅笔尖蹭出来的,仿佛写字的人怕惊扰了什么。

可它却重重砸进我心里。

我蹲下身,眯着眼仔细辨认——、王强、许念、李哲……足足七八个名字,有些我熟悉,有些甚至没说过话。

但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像一场静默的见证。

我怔住。原来我的“笨拙”,竟成了他们的勇气来源。

转身翻开讲义夹,一张对折的纸条滑落下来。展开只有一句话:

“你说手册救不了哭着入睡的女孩,那我们学的到底是什么?后来明白,是让你敢空着手走进黑暗。”

——许念,原社工助理

喉咙忽然发紧。

那天我只是随口一提,在一次课后闲聊中说起多年前送外卖时遇到的一个独居女孩——她母亲去世后整夜不睡,我每次送餐都多敲两下门,递上一杯热牛奶,不说安慰的话,只是让她知道,外面还有人走动,还有人记得她醒着。

我以为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她记住了,而且把它变成了信仰。

我把纸条折好,放进钱包最内层。

那里还躺着母亲早年缝在我校服口袋里的平安符,和第一张自媒体账号粉丝破万的截图。

现在,再多了一张不属于荣耀、却更重于荣耀的纸。

我站回黑板前,拿起板擦,将自己写过的那些“真理”一一抹去。

“共情≠同情”、“沉默也是一种回应”……这些曾被我奉为圭臬的句子,此刻看起来竟有些傲慢。

它们像盔甲,保护了我也隔绝了别人。

粉笔灰簌簌落下,像一场微型雪。

然后,我重新拿起白板笔,在正中央写下一句新的话:

“最好的老师,是第一个承认自己也需要学的人。”

笔画刚落,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

我没回头,但听见门框被轻轻叩了两下。

“林哥。”是许念的声音,“我就知道你在这儿。”

她走进来,目光扫过黑板,嘴角慢慢扬起。

她没说话,只是从包里掏出一支绿色荧光笔,在那菊花底下画了个小小的灯泡图案。

“明天b7区轮值,我能跟你一起吗?”她问,语气平静,却藏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我笑了:“你不是第一批优秀学员吗?该是你带我才对。”

“可你是第一个走进黑暗还敢回头拉人的人。”她说,“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点头。

走出大楼时风已转凉,公告栏前几张红底金字的“优秀学员名单”被吹得哗啦作响。

许念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照片上的她眼神清亮,不像胜利者,倒像一个准备出发的守夜人。

忽然,一阵风掀起纸张一角,背面一行手写的字跃入眼帘:

“现在轮到我们,去做别人黑夜里的第一盏灯。”

我停下脚步,掏出手机,将这句话拍了下来。

不是为了存档,不是为了转发,也不是为了纪念谁。

而是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某个人突然发光,而是光终于学会了自己走路。

而今晚,这座城市有太多尚未点亮的角落。

手机在口袋里安静地躺着,屏幕未亮,消息未响。

但我能感觉到,某种东西正在悄然逼近,比风更快,比夜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