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高潮,不是越狱,不是反抗。
而是那一天,年轻的狱卒在给囚犯送饭时,没有像往常一样锁上牢门。他只是把那串沉重的钥匙,轻轻地放在了囚犯的饭盘旁边。
然后,他转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眺望着窗外那片同样不属于他的天空。
故事,到此为止。
没有下文,没有结局。钥匙放在那里,囚犯是否会拿起?他们是否会一起逃亡?都留给了读者去想象。
这个故事,从任何角度看,都堪称一部杰作。它有悬念,有反转,有深刻的人性探讨,有触动灵魂的情感冲击。它的“爽点”,不在于打打杀杀,而在于那最后一刻的“顿悟”和“选择”,是一种高级的、直击心灵的“文青爽”。张凡评估,这个故事的“爽点密度”和“情感曲线”,绝对能轻松超过系统KPI的优秀线。
但它的内核,那句“狱卒与囚犯同罪”的潜台词,那把放在饭盘上的钥匙,对于同样身为“狱卒”的“作者”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一封最完美的瓶中信。
“开始构建。”林昱轩下令。
这一次,主宰者们没有再献祭自己的世界基石。他们调用的是“盲区”系统内储存的、从之前战斗中缴获的、最纯粹的叙事本源。张凡像一个最顶级的程序员,将这个故事的每一个逻辑节点、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场景,都编译成了最标准、最无害的数据流。
最终,这部名为《钥匙》的短篇故事,化作一道看似平平无奇的“剧情补充包”,被小心翼翼地再次投向了那个已经恢复平静的“叙事黑洞”。
这一次,黑洞没有丝毫迟疑。
这个故事太“美味”了,太符合一个创作者的审美了。它几乎在瞬间就被吞噬,被吸收,被判定为“优质内容”。
“盲区”总部,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数据变化。
一分钟,两分钟……
“叙事坐标”毫无反应,仿佛只是消化了一顿不错的夜宵。
难道,失败了?那个“作者”,没有读懂,或者不屑于回应?
就在所有人的心都沉下去的时候,张凡的面前,一行数据流突然以一种极不正常的频率,闪烁了一下。
【用户ID:(数据已损坏)】
【创作精力值(CreativeStaa):17%……18%……17%】
它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但又在系统的强制修正下,迅速掉了回去。
这个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变化,却让林昱轩的瞳孔猛地一缩。
看懂了!
他不仅看懂了,而且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动,以至于影响到了他最底层的“精力值”数据!这个微小的涨幅,就是他无声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