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4章 版权仲裁庭:一场关于“真实”的诉讼(2 / 2)

他转向张凡,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指令:“张凡,立刻以‘天灾出版社’的名义向‘版权仲裁庭’提交我们的答辩状。”

“答辩状?我们怎么答辩?主张我们拥有改编权吗?”张凡有些茫然。

“不。”林昱轩摇了摇头,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的核心论点只有一个:我们出版的,不是小说,不是虚构作品。”

“那是什么?”

“是新闻。”林昱轩的嘴角微微上扬,“是一篇纪实性的、具有社会学研究价值的,深度调查报告。”

张凡愣住了,随即,他的双眼猛地亮起,仿佛有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他脑中轰然打开。

几分钟后,“版权仲裁庭”收到了来自被告方的答辩状。

当那份由张凡以最严谨的逻辑和最骚包的措辞写就的答辩状,呈现在三位仲裁官面前时,即便是这三位由“规则”化身的存在,也出现了长达数秒的逻辑卡顿。

答辩状的核心内容如下:

“关于《反派的春天》一书的性质界定与我方立场之严正声明”

“尊敬的仲裁庭:

我方‘天灾出版社’,对‘万界叙事管理委员会’提出的‘侵权’指控,表示完全无法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告方对我方出版物的性质,产生了根本性的误解。

《反派的春天》并非文学创作,而是一份严肃的、客观的田野调查报告。其记录的,是在丙-7749号世界中,真实发生过的一系列社会事件。我方人员(受‘奶茶病毒’启发的当地居民)作为事件的亲历者与观察者,有权对所见所闻进行记录、整理与发布。这符合‘新闻自由’与‘历史记录’的基本原则。”

“原告方声称拥有该世界的‘叙事版权’,对此我方不予否认。但‘叙事版权’保护的是‘虚构创作’的权利,而非‘既成事实’的垄断权。正如您不能因为设计了一座城市,就禁止记者报道城里发生的火灾与抢劫案一样。‘叶凡尘’的失败,‘小师妹’的选择,这些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由个体自由意志所引发的真实事件。我方只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

“综上所述,我方并非在‘改编’故事,而是在‘报道’新闻。如果仲裁庭要将‘报道事实’也定义为‘侵权’,那么整个万界观影厅的历史记录功能,是否也应一并取缔?一切非‘最终作者’预设的、由角色自由意志产生的行为,是否都应被视为对‘原著’的侵犯?”

“我方请求仲裁庭驳回原告的无理诉讼,并公开向我方道歉,赔偿我方因‘封禁’造成的名誉与商业损失。谢谢。”

这份答辩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其溅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版权”的范畴。

它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权”的争端,直接将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哲学高度:

在被设定的世界里,“真实”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