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11章 市长的劝告(1 / 2)

果然,常凡、书记镇长都明显有抵触情绪。

“市长,要不还是再等等吧,这个坝不是没事吗?”

“等到坝有事了再转移就来不及了,就这么定了。留一两个人在这里继续监视,有情况及时打电话,其他的人都去,还有,尽量多叫人过来帮忙。你们记住,这件事情必须给我做好,要不然,我会新账旧账跟你们一起算。”

他说着,特别严厉地看了一眼常凡。

常凡不敢吭声。

……

冲天坳一共有二十多户人,一百多口人,但是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中年男女,还有老人和小孩,还有因为紧急天气而停课在家的学生。

冲天坳是小山村,解放前为了兼顾防匪,村子聚集在半山腰上,都是一些土瓦房。改开之后,有一点积蓄的家庭,则在

糟糕的是,村子所建的位置,一旦山塘坝崩并形成泥石流,大半的村子都可能处在流经的路径。

其实昨天晚上就有干部在村里值守,并作了思想动员,要求大家做好准备。

可是效果并不好,小孩们倒也罢了,能集体临时住到红砖厂,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玩的事情,可年龄越大,阻力越大,特别是老人们,打死也不相信住了一辈子的地方会有什么泥石流这种鬼东西。

支书通知各家各户都聚焦到村祠堂商量搬到红砖厂的事,才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马上就是一片反对之声。

“搬?这风大雨大让我们搬?我在这坳里活了八十年,黄土埋到脖子根了,什么大风大雨没见过?这祖祖辈辈扎根的地方,能有那叫什么…泥石流?那是啥妖怪?没见过!”徐八爷非常不耐烦。

村头徐八爷基本上算是这村里的老大,因为读过书,解放前当过一个多月的保长,差点被革了命,但后来政策放宽后,因为没害过人就释放回家,在村里威望较高,人也比较开明,是村干部们做思想工作的首选人物。

可是一听到要搬,他就不开明了,积累下来的八十年经验,使得他对于干部们的说法很是不以为然。

“就去红砖厂住几天,等雨晴了,没事了就回来了。”

“我猪圈里还有两头猪怎么办?要不要赶?”八奶奶在旁说。

为了方便积肥,猪圈就都建在山脚平地上,赶猪并不容易。

“老人家,猪我们会想办法,先这回真的不一样,气象站说了,这样的雨还要下几天,到时真把坝弄垮了,谁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你还是带头搬过去吧。”书记赶紧劝。

支书道:“对,八爷,八奶奶,什么都不如命要紧是不是?”

“不搬。死就死。”有个老太太大声说道。

“就是,该死该活,都是命中生成,该让你活,天就不会来收你,该让你死,搬到哪里都是死。”

“七老八十下这么大雨还搬家,这么怕死,说出去人不笑狗笑。”

“人搬走了,鸡鸭谁帮我找回来?我舍不得丢我的鸡鸭。”村里的鸡鸭基本上都是散养,一到白天都放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