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壮汉认出了李俊,喊了一声,随即跪拜于地。
李俊急忙扶起他,仔细打量他的脸庞,认出他是自己叔叔的一位**,不禁脱口而出:“你是分水犀朱小八!”
朱小八兴奋地说:“李大哥还记得我啊,是特意来看师父的吗?”
李俊点头回应:“没错,我叔叔现在身体还好吧?”
朱小八笑答:“师父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得很,现在就在家中,李大哥请随我来。”
得知叔叔安康,李俊放下心来。
朱小八也认出了穆弘,立刻上前拜见。
看着二人气宇轩昂,还带着十名随从,他忍不住边走边问:“李大哥,你和童家兄弟离乡两年,究竟去了哪里发财?”
李俊笑了笑,答道:“此处人多嘴杂,到叔叔家后再详细告知。”
片刻后,他们来到一间草屋前,柴门敞开,院内养了几只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门前休憩。
朱小八大声喊道:“师父,您猜是谁回来了?”
李福睁开眼,一眼看到李俊,立刻喜形于色,起身迎接,笑道:“好侄儿,你这些年去了哪里?终于肯回来看看我了?”
李俊笑着回应:“叔叔说笑了,侄儿此次归来,正是为了接您一起去享福的。”
李福哈哈大笑,招呼众人入内落座,随从则留在门外守护。
李福早年也是这一带的风云人物,多年来在此地经营生意,因年岁渐长便逐渐淡出江湖。
他目光敏锐,看到侄儿归来不仅穿戴考究,还带了一队随从,不禁好奇发问:“侄儿,莫非你在外已有所成就?”
朱小八亦附和道:“正是!李大哥,这些随从看起来个个不凡。”
李俊与穆弘相视一笑,李俊开口道:“虽不算正式为官,但也差不离了!实不相瞒,这些年我加入了梁山好汉,如今统领一支水军,穆兄弟则是步军首领。”
得知二人加入梁山,李福与朱小八都吃了一惊。
李福随即开怀大笑:“好得很!我在这浔阳江摸爬滚打了半辈子,谁能不知‘闹海龙驹’李福?”
“没想到你小子更加厉害,竟投身梁山,干出了这番事业,真可谓青出于蓝啊!”
朱小八兴奋地搓手跺脚,追问:“李大哥,我听北来的商贩说,梁山占据胶东后势如破竹,把朝廷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听说徐寨主一旦登基,大家都会封侯拜将?”
穆弘笑着回应:“眼下还远呢!虽然胶东暂时稳固,但朝廷不会善罢甘休,势必调集大军围攻,届时免不了一场硬战。”
朱小八嚷道:“我听说朝廷屡次征讨都无功而返,据说连高太尉都被你们解决了!”
穆弘冷哼一声:“区区太尉何足挂齿!只要我们在胶东扎根,迟早要直捣黄龙,取下那个昏君首级。”
朱小八听得热血沸腾,满心敬佩与憧憬。
李俊转向李福:“此次返乡本是替寨主办事,想到您孤身一人留于此处,心中担忧,特来接您前往梁山安度晚年。”
李福略作沉思,缓缓说道:“我今年七十有余,只求平安余生,本不愿远行。
但既然你已成大器,那便随你走一趟吧。”
梁山大捷之后,连下胶东,声势浩大,许多头领心中开始萌生变化。
众人皆认为梁山实力雄厚,即便称霸一方也不足为奇,更别说问鼎天下了。
李俊望着朱小八,笑问:“小八,你可愿随我去梁山?若你愿意,日后梁山得胜,你也必能封官加爵,光耀门楣。”
见朱小八未答,他又补充道:“不愿同行也无妨,我可赠你些银两,任你去做小生意。”
朱小八闻言跪下,恭敬叩首:“多谢李大哥提携,小弟定随兄长前往。”
李福在一旁笑着提议:“我还有个徒弟,名叫潜水鲲于贵,不妨让他一同去吧。”
李俊欣然同意:“这有何难。”
朱小八转身告辞,先行回家吩咐妻子宰鸡烹鱼,又取了些银两,打算买些美酒,顺路喊上于贵。
不多时,李俊与穆弘正与李福叙旧,忽然看见朱小八领着六七个汉子进门,为首的就是朱小八本人。
“李大哥终于回来啦!”
众人见状齐齐行礼,争先恐后地称呼李大哥。
李俊认出他们都是昔日同在江上讨生活的伙伴,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入梁山。
金鲤鱼史全率先开口:“李大哥,许久不见,什么事儿让你至此?先前有人见你站在岭脚处发呆,对着草屋沉思,我们都以为认错人了呢。”
众人面露怀疑之色,直到确定真的是李俊和穆弘,才满心欢喜,互相分享别后经历。
李俊简明扼要地说清来意,邀请众人共赴梁山。
史全兴高采烈地说:“听说梁山如今日益强盛,不但击败了朝廷的大军,还斩杀了太尉高俅,如今已攻占了不少州府。”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未能识得英雄,错过了跟随兄长一起加入梁山的机会,现在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
“我们不敢奢望能成为梁山的首领,哪怕是作为兄长手下的普通成员也足够荣耀,恳请兄长能提携我们一把。”
说完,几人一同跪倒在地。
李俊连忙扶起众人,说道:“大家都是昔日的好兄弟,若有意,明日便可随我们一起出发。”
于贵、史全等人听了这话,都十分高兴。
海鬼胡永说:“多年未见,大家都想念得很。
今日终于重逢,不如准备些美酒佳肴,大家好好庆祝一番,明日再随兄长离去。”
胡永话音刚落,也不等李俊回应,便起身离开,史全等人紧随其后,各自散去。
李福看到来了很多人,就让朱小八将院子里的鸡全部宰杀,并去买几坛上好的酒回来。
不到一个时辰,众人带着各种食物返回。
有人扛着酒坛,有人提着猪蹄,还有人拎着新鲜的鱼,全都送到厨房,催促小八娘快点烹煮。
很快,一切准备妥当,小八与众人合力搬出两张桌子,置于门外树荫下,又搬出许多板凳。
酒坛摆在一旁,碗筷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众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
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姚政与李俊、穆弘分别后,直接来到睦州青溪,拜见了摩尼教教主方腊。
方腊得知是梁山使者来访,立即命人设宴款待姚政一行,让娄敏中、高玉等人作陪,随后才询问来意。
姚政说道:“目前梁山已经控制了胶东地区,我家节帅派我前来,想请问教主,贵教计划何时**?”
方腊听后略作思考,才说道:“我的妹夫已掌控胶东,他并未称王建国,只是暂任节度使,难道他还想与朝廷议和不成?”
姚政虽年轻,却处事老练,当下笑着解释:“教主误会了!自古以来,此事唯有勇往直前,绝无回头之路!”
“我家教主不愿称王,实因时机尚未成熟。
朝廷曾派使者招安,已被我们婉拒,又怎会与之讲和呢?”
方腊点头回应:“起事关乎重大,我先安排诸位安顿,再与教中兄弟商议,几日后自会给回复。”
姚政并无异议,在方腊安排下暂居青溪。
三日后,方腊终于给出确切消息:摩尼教定于腊月起事,但因时日尚早,具体日期还未敲定。
按原计划,方腊本不打算提前行动,即便是在教内,众人亦持相同看法。
然而近两年,摩尼教与梁山泊合作频繁,实力增长显着。
梁山席卷胶东仅数月,便令摩尼教既震惊又振奋,再次见识到宋朝官军的软弱无能。
于是,教内上下对起事充满信心,渴望早日揭竿而起。
凭什么梁山能做到的事,摩尼教就不能?
方腊虽也急切,却深知需充分筹备。
为图吉利,他将起事定在腊月,并借自己名字中的“腊”字讨个好兆头。
姚政听后说道:“如此,我们便静候佳音。”
方腊又问:“听手下报备,贵寨李俊、穆弘两位头领现居池州城,所为何事?”
姚政答道:“池州小梁将军乃我家节帅姨父,恐梁山攻伐牵连其家,特来相邀。”
方腊恍然大悟:“既是如此,我派些人手随你同往池州如何?”
姚政忙推辞:“不过小事,不敢劳烦贵教兄弟。”
方腊微笑回应:“你有所不知,池州知州苗尚高是蔡京门客,此人一生只知敛财,百姓私下唤他‘苗黑天’,口碑极差。”
“我与众位兄弟商议后,觉得不妨趁此机会擒拿苗尚高,不仅能替百姓除去祸患,还能彰显我摩尼教的威名,也算是给贵寨一个交代!”
所谓交代,不过是一份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