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0章 传说中的宗泽(2 / 2)

方杰虽地位较高,却仍需尊称徐悟锋为姑父。

徐方、郭世广等人均为方腊旗下八骠骑之一,皆具精湛武艺。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夺取莱芜监,再南下进攻兖州城。

吴用见状,建议道:“寨主,欲取莱芜监必先破泰安州,该地城防坚固,若硬攻恐难以速胜,届时士气低落,再对抗高俅大军将更加艰难,宜以智取胜。”

徐悟锋听罢,微笑问道:“吴先生有何妙策?”

吴用忙答道:“不敢言策,不如趁大军出发前派几位精干之人潜入城内,内外呼应,则攻城易如反掌。”

史文恭眉头紧锁:“我军已占东平、齐州,料想兖州早已报信,泰安州定然加强防守,想混进去绝非易事。”

话音未落,徐悟锋已笑言:“泰安州多有寺庙道观,山寨中的头领不乏僧道,混入其中并非难事。”

金剑先生李助接口道:“我如今做了道士,正适合潜入城中,寨主就让我前去如何?”

鲁智深附和道:“既是如此,洒家自当效仿。”

邓元觉亦点头:“俺也愿前往泰安州一探究竟。”

徐悟锋点头道:“既如此,那就请三位先行入城,大军随后跟进。

若泰安州兵马未出城迎战,我会命时迁与你们联络。”

商议完毕,徐悟锋即刻调集兵马,筹备粮草物资。

李助、鲁智深、邓元觉三人先行赶赴泰安州。

行至第三日,三人抵达泰安州城门,只见守卫对往来行人逐一查验,果然戒备森严。

幸亏他们装扮成出家人,持有度牒等凭证,总算得以进城。

三人入城后,发现城内盘查严密,不敢入住客栈,只能分别前往寺庙与道观暂宿。

泰安州隶属于兖州,位于兖州北端,泰山脚下,是一个县级州。

兖州南北各有重地,南为兖州府治所在,后世的曲阜也位于此地,北则有泰安州与莱芜这个铜铁重镇。

泰安州在西,莱芜在东。

泰安州虽然没有下属县份,但其地理位置极为独特。

北宋时期,道教兴盛,尤其是宋徽宗当政时达到鼎盛,他自号“道君皇帝”。

身边还有如林灵素这样的道士相伴。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民间称其为东岳大帝,是道教的重要神只,每年三月二十八为其诞辰。

每逢此时,泰安州都会举办庙会,四方前来上香的民众络绎不绝,朝廷对此也十分重视。

为了将这一年度盛会办得更加隆重,泰安州搭建了擂台,吸引各地武艺高强之人参与比试,表现出色者可获得丰厚奖励。

因见血不吉,再加上北宋时期军民普遍喜爱观赏相扑,于是增设了相扑赛事。

相扑最初盛行于军营之中,后逐渐普及,不仅男子参加,早期还有女性加入,成为广受民众欢迎的大众娱乐项目。

就连仁宗皇帝本人,也酷爱观看相扑比赛,尤其是女子相扑,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

要知道,宋代的相扑不论男女,均需**上身竞技,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东岳庙擂台上的比赛并无女性选手,每到三月二十八,天齐圣帝诞辰之际,皆由天下顶尖高手轮番登台挑战,争夺霸主地位。

城中的官员、富商以及善心香客,都会给予获胜者一定的财物奖励,因此吸引了众多相扑高手前来争夺荣誉,场面异常热烈。

过去的蒋门神、后来的任原,都是这样的例子。

如今距离三月二十八尚有时日,但各地的相扑高手和使枪弄棒的勇士早已纷纷抵达,希望在泰安擂台上留下名号。

正因为如此,尽管泰安州规模不大,却是一个经济繁荣之地。

却说这泰安州的知州姓温,东京人士,原是个谄媚的小人。

因其善于逢迎,投靠了蔡太师,这才升任此职。

温知州上任后,只知滥用职权,**勒索,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听闻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专门惩治恶人,竟有些害怕,不敢再为非作歹,唯恐梁山军马找上门来。

然而近日,却传来消息,梁山兵马突然攻下了东平、齐州,似有大举进犯之势,而泰安州紧邻东平府。

温知州明白,即便自己洁身自好也无济于事,既然梁山已举兵进攻,早晚都会攻打他的地盘。

于是,温知州命令都监魏双率兵严加防范,防止梁山贼人潜入城内,劫掠城池。

即便即将来临的元宵佳节,他也下令停办灯会,以免梁山趁机发动袭击。

魏双早已在边境安排探子,一旦梁山军队进入境内,便会立刻收到情报并做好准备。

温知州本抱着一丝希望,以为梁山只是路过泰安州,前往其他州县,但得到的消息却是梁山大军正朝泰安州逼近。

温知州惊恐万分,急忙召集城中官员商讨对策。

他看着魏双说道:“魏都监,你可有什么抵御敌人的妙计?”

魏双拱手回道:“大人明鉴,我手下一个团练使,复姓东方,单名不详,勇猛无比。

他擅长使用一根铁方梁,神出鬼没,无人能敌,人们都称他为‘铁方梁’,至于他的真名则鲜有人知。”

“此人武艺高强,目前驻扎在静封镇,不如将他调至泰安州,或许能挡住梁山贼寇。”

温知州听罢大喜:“既如此,你即刻派人去请他前来。”

“末将遵命!”魏双高声应答,随即离开。

得知有这样一位猛将来援,温知州稍稍安心,不料这时袁通判站起身道:“大人,关于这位铁方梁,我也有所耳闻,不过有些担忧。”

温知州急切地问:“通判有何顾虑?难道这铁方梁徒有虚名?”

袁通判摇摇头:“大人有所不知,铁方梁麾下还有两名兵马提辖,一个名叫栾廷芳,另一个叫王天霸。”

听到栾廷芳的名字,袁通判皱眉询问:“我听说梁山上有一位首领名叫栾廷玉,与这位栾廷芳有何关联?”

袁通判继续说道:“正是栾廷玉的亲兄弟,另外那位王天霸也与栾廷玉交情匪浅。

此次梁山贼寇大举来袭,务必小心应对。”

温知州心中一紧,追问:“依通判之见,该怎样处理这两人?”

袁通判答道:“为防止他们暗中勾结贼寇,待其到达后,立刻将其拘捕。

若能保全泰安州,将此二人视作贼寇同党论处,上报朝廷,亦是一大功劳。”

“若泰安州失守,这二人正好可充作替罪羊,对大人毫无干系。”

温知州眼前一亮,点头应允:“此计甚好,此事便交由你负责。”

袁通判微笑领命。

再说魏双从府衙返回,立即派人快马传信至静封镇。

铁方梁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调动麾下一千厢军,直接奔赴泰安州。

次日正午,铁方梁抵达泰安州,顾不上休息,便带着栾廷芳和王天霸前来拜见魏双。

魏双请三人落座,说道:“梁山此次气势汹汹,三位皆是勇猛之士,此次还需多多依赖你们。”

铁方梁急忙回应:“都监大人过誉了,我等受君恩养,当尽忠职守,必誓死守护泰安州。”

魏双大笑:“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

接着,魏双目光转向栾廷芳,意味深长地说道:“栾提辖,听闻你兄长栾廷玉现已投靠贼寇,希望你能谨慎行事。”

栾廷芳神情复杂,回答道:“都监大人请宽心,我会明辨是非,若日后战场上遇见兄长,定会劝他悬崖勒马。”

魏双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亲随禀报,袁通判率五百士兵已到门外。

魏双闻言急忙出门迎接,与袁通判寒暄几句后,向其引荐了铁方梁、栾廷芳和王天霸三人。

“三位果然堪称英雄!”袁通判满面笑容,和蔼可亲,他应魏双之邀坐下后,随即对三人说道:“此次梁山侵犯泰安州,诸位可有什么抵御之策?”

铁方梁拱手答道:“我出身行伍,只懂拼杀,不通治国理政。

如今蒙通判垂询,依我愚见,首要之事便是招募乡勇。”

“通判应当知晓,每年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大帝诞辰,那时四方高手齐聚泰安州,不乏武艺高强之人。”

“末将进城之际,便见到不少江湖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