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5章 夺取财产(2 / 2)

梁山兵马已越过阳谷、莘县,直逼大名府而来。

梁中书得知消息时,早已心神不定。

三天后,梁山大军再度兵临城下,城外的飞虎峪等地已被放弃。

在梁中书的命令下,大名府召集众多青壮年增援城墙守备,加上城内两万官军,整体实力不可小觑。

梁中书登上城头,目睹梁山大军的威势,内心虽有妥协之意,却仍想拖延至次日清晨。

他担心若梁山兵马一到即释放卢俊义,恐遭人耻笑。

稍作安排后,他返回留守府。

梁山大军驻扎于城南,大名府兵力亦集中于此,而在城北,一位全副武装的将领正神情严肃。

此人名为贺飞,现任留守司统制官。

此前,他仅是一名指挥使,因善于交际,数月间便升任此职,堪称仕途得意。

贺飞实为梁山内应。

上一次大名府失守时,他成为俘虏,若非主动提供情报,恐难逃一死。

当时,梁山方面让他抄录并签名确认一篇关于北宋初年宫廷**的文章,并捺下手印。

这篇文章内容并无新意,不过是虚构赵光义弑兄篡位及残害赵匡胤家族的故事。

虽然荒诞不经,但贺飞当时读罢颇为激昂,直至今日仍印象深刻。

梁山此举虽令其尴尬,但他深知无法推脱责任,即便并非亲笔所写,作为参与者,后果同样严重。

贺飞并非愚钝之人,多年军旅生涯让他明白,无论未来如何行动,背叛梁山都意味着危险。

因此,他不得不谨慎行事,暗中权衡利弊。

即便未曾亲眼见过,仅凭耳闻便知,那龙椅上的**怎会顾及自身性命?为了皇室尊严,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

因此,贺飞如今全心全意为梁山效力,只盼日后能得善终。

正因归附梁山,他才有能力向梁中书进献重金,从一名指挥使迅速升至统制官。

若非如此,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

贺飞深知付出必有收获的道理。

梁山对他鼎力支持,如今正是他报答之时。

梁山的命令,他必须无条件执行。

他心中唯一的遗憾,便是这份统制官的身份过于短暂,不过两月而已。

更令贺飞忧心忡忡的是梁山未来的道路似乎充满变数。

满腹心事的他不禁长叹一声,目光落在几步之外的三名士兵身上。

这三人目前充当他的亲兵,虽不知具体姓名,但从他们的口音和特征可推测出身。

一人操河东口音,两人来自关西,其中年轻那位背上刺着龙形纹身,个个孔武有力。

他们皆是在两天前由梁山派来,如今已融入贺飞身边。

这三人并非寻常角色,实则是史进、广惠与唐斌。

此时,史进三人从容地站在贺飞身旁,尽职尽责地扮演着亲兵的角色。

梁中书或许难以想象,大名府的军队里已悄然潜入梁山势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夜幕降临,大名府城头灯火通明。

史进三人迎着寒风,内心却热血沸腾,紧要关头即将到来,他们都渴望建功立业。

大名府倚黄河而建,永济渠穿城而过,故而城外护城河宽达十丈,另有数道水门。

徐悟锋的计策直截了当,计划于今晚三更时分,借助贺飞、史进等人的协助,攻占北侧水门,进而突入大名府。

贺飞遵照梁山指示,在北城墙削减火把数量,并叮嘱手下将士,声称梁山兵力集中在城南,北边不必太过紧张。

士卒们深以为然,心中甚至暗自庆幸,还好梁山贼寇驻扎在城南,否则他们恐怕早就提心吊胆了。

梁山军营内,接近三更时分,阮氏三兄弟率兵悄然出动,在夜幕掩护下轻步离开营地,直奔城北而去。

北城头之上,贺飞见时机成熟,带着十名心腹,还有史进、唐斌、广惠三人,来到控制水闸的绞盘旁。

“你们几个,先把水闸打开。”贺飞平静地吩咐道。

那十名心腹没有多问,齐力转动绞盘,随着一阵吱呀声,水闸缓缓升起。

史进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外,漆黑之处必定隐藏着梁山精锐。

水闸升至一半时,城中突然传来锣鼓喧天的声音,众人皆大吃一惊。

城头上的守卒被这突如其来的警报声惊醒,立刻紧张地注视城外。

就在这时,一名指挥使匆匆赶到城头,对贺飞说道:“贺统制,城南起火了……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看到众人还在转动绞盘,指挥使愣住了。

城南起火了?

难道是李四他们干的?

史进、唐斌、广惠等人来不及多想,广惠直接拔出两把雪花戒刀,一刀结果了指挥使。

还没等其他守卒反应过来,广惠已冲入人群,大声喊道:“梁山好汉在此,速速放下武器!”

一听是梁山好汉,城上的官兵瞬间慌乱,反应快的已经乖乖扔下武器。

没人去确认对方人数,就有大批人投降。

史进也拿起蟠龙棍插入绞盘,水闸就此无法落下。

另一边,唐斌也不甘示弱,从城头取下一枚火把,用力投向城外。

“杀——”

这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信号,一直埋伏在外的阮氏三兄弟见到城头飞出火光,立即暴起攻向水闸。

城南外,徐悟锋全身披挂完毕,来到大营旁,远眺大名府,只见城内已是火光冲天。

徐悟锋心中满是疑虑。

据李四所报,大名府正陷入混乱,但他有贺飞这一暗线,本以为能避免梁山士卒潜入。

这突如其来的火光,难道真是李四所为?

然而,战机稍纵即逝。

城头上的官兵已显慌乱,徐悟锋立即下令全军攻城。

梁山士卒早已整装待发,听令后迅速集合,扛起白天赶制的长梯,向大名府发起猛攻。

其实,这场大火与梁山毫无关系,只是某个士兵不慎打翻火盆,点燃了营帐。

城外的梁山兵马见状,城中官军却误以为有敌人潜入,顿时一片混乱,争相逃命。

恰在此时,城北传来刀剑交击声,隐约可闻有人高呼“城破”。

喊声此起彼伏,让城南守军更加恐慌。

梁山兵马趁机攻城,守军竟无人抵抗,只顾逃命。

梁山士卒轻松登上城头,李逵手持板斧,如猛虎下山,大杀四方,令大名府守军狼狈不堪。

随后,孙安、刘唐率军夺取城西,关胜、杨志攻打城东,花荣率先锋部队直逼留守司衙门。

梁中书正在酣睡,得知梁山来犯后,决定释放卢俊义换取和平。

他已将卢家财产收入囊中,而卢俊义确与梁山有所勾结,因此并不担忧。

他相信,一夜安睡后,危机自会解除。

深夜时分,梁中书被谢都管唤醒,得知梁山兵马攻进城内,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窗外隐隐传来的厮杀声让梁世杰双腿发软,蔡夫人也颤抖不已。

梁世杰匆忙穿好衣物,急切下令:“速召亲卫营护送本官出城!”

谢都管领命离去。

“这帮匪徒,真扰人心神!”

想到新得的财宝即将落入梁山手中,梁中书气得跺脚。

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再次逃离。

这支亲卫营由李成组建,成员皆为大名府精锐,受梁世杰供养,令他颇为信赖。

不久,谢都管慌张入内,哭诉道:“相公,大事不好!城门尽失,无路可逃了!”

“什么!”

梁中书面色苍白,站立不稳。

“天啊!”

蔡夫人直接晕厥。

此时大名府大局已定,守军和百姓见梁山军进城便四散逃窜。

零星反抗无法阻挡梁山军的推进,战斗声遍布全城。

花荣率先锋军逼近留守司衙门,李成率亲卫营严守。

在此刻,他们才遭遇稍具规模的抵抗。

“杀!”

欧阳寿通挥鞭驱马冲在最前,石宝、方杰、黄信等将领随后带兵跟进。

花荣借火光认出李成,拉弓射箭直指其头颅。

弦响箭飞,李成应声倒地。

“李成已亡,速降!”石宝高呼。

城内激战正酣时,官军目睹李成中箭倒地,士气瞬间崩溃。

面对梁山军的英勇冲锋,他们早已无心恋战。

多数官兵或四散奔逃,或抛下武器投降,仅一小部分退入留守司据守。

然而,大名府城门已被攻破,留守司的防御又怎能抵挡梁山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