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9章 真才实学(2 / 2)

戴宗随即告辞,离开东溪村直奔江州。

沿官道疾驰数日,抵达江州府衙。

黄文炳正于书房饮茶,闻听戴宗归返,立刻命人请入。

“府尊大人,这是蔡太师的亲笔信函。”戴宗入内,先行呈上书信。

黄文炳接过一看,封面上那闻名天下的蔡京笔迹令他欣喜不已。

蔡京掌控相位十余年,朝廷内外遍布其门生,又深得圣上信任,权势显赫。

要提拔他为知州,实属易事。

他也没料到,偶然登临浔阳楼,竟获此意外之喜。

江州城中竟隐匿着一位宋江,此人因结识梁山盗匪而遭流放至此。

不知济州知州为何放弃巴结蔡京的机会,反让他捡了这个大便宜。

只要攀附上蔡京,日后仕途定会顺畅许多。

黄文炳极力抑制内心的喜悦,刻意表现得镇定,说道:“戴院长果然不负神行太保之名,短短十余日往返东京一趟。

不知蔡太师身体如何?”

戴宗答道:“我到蔡相府时,只是一名门卫接待,并未见到蔡太师。”

黄文炳一心想要探清蔡京的态度,追问道:“那你何时收到回信?”

自从做了知州,黄文炳变得傲慢自负,对同僚不以为意,更别说像戴宗这样的小官。

若非戴宗行事迅捷,恐怕连黄文炳的书房都进不去。

戴宗原以为交差后便无事,却没料到黄文炳会如此认真地与他交谈。

稍作思量,戴宗才说道:“抵达东京递交书信已是黄昏,门卫接过信件后,叫我次日再去听回音。”

“我在城中随便找了家客栈住了一晚,次日清晨就赶到蔡相府等候,直到午**卫才拿出回信。

我拿到回信后,不敢耽误,立刻赶回来。”

黄文炳未获更多情报,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戴宗身为两院节级,常为州内官员跑腿,每次总能得到些许赏钱。

然而,黄文炳升任知州后,却变得吝啬起来。

不过,戴宗如今只求救出宋公明,其他事情倒也不甚关心。

离开衙门后,戴宗径直前往死牢探望宋江。

死牢之中,宋江独占一间囚室,但气味难闻,角落堆满了**,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令人作呕。

周围的囚犯纷纷避开宋江所在的牢房。

赫赫有名的及时雨宋江,此刻神情沮丧,衣物肮脏,回想当时情景,不禁感到羞愧愤怒。

当初黄文炳发现他在浔阳楼上题写的反诗,派手下捉拿他时,戴宗建议他假装疯癫,将**泼洒在身上,以此蒙骗。

宋江一时慌乱,别无他法,只能听从戴宗的建议,以为能蒙混过关。

黄文炳阴险狡猾,心思缜密。

当他将宋江押至堂前,见其举止失常,竟故意令其进食**,欲试探是真疯还是假疯。

不吃便是伪装,吃了或许还能蒙混过关。

为求生存,宋江只得强忍厌恶,将**吞下。

647黄文炳早有预料,能作那般诗句之人绝非疯癫之辈。

他又从狱卒处得知更多细节,更加确定宋江是在伪装疯癫,不过是戏耍于他。

待宋江吃完后,黄文炳下令杖责。

宋江挨打不过,只好认罪,声称是酒醉误写反诗,恳请黄文炳宽恕。

黄文炳见其服软,将其关入死囚牢,最后还吩咐手下,既然宋江喜好污秽之事,就任由他自己处理排泄问题,以防逃脱。

狱中马桶设在外间,犯人需向狱卒请求开门,方能外出解决生理需求。

此举给了狱卒勒索的机会,若平时未予贿赂,关键时刻他们总会找借口拖延,待犯人无需外出时才归位。

幸好戴宗临行前暗中嘱咐两名小狱卒每日送些饮食给宋江,否则他可能真的要靠**维持生命了。

自此,“孝义黑三郎”的美名尽毁,狱中人人称他为“屎壳郎”,讥讽他整日与**为伴。

好汉不吃眼前亏,宋江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暂时忍受这屈辱。

正如那诗句所言,日后若有机会**雪恨,定会让嘲笑自己的人付出代价。

若宋江得知此事早已成为江州衙门差役间的笑谈,不知他还是否能鼓起勇气继续生活。

戴宗进入牢房,立刻嗅到一股刺鼻恶臭,胃部顿时翻涌,几乎呕吐。

但他强忍不适,走向宋江牢前,低声呼唤:“公明哥哥。”

宋江坐在那里发呆,听见戴宗的声音,立刻振作起来,顾不上地上的污秽,快步跑到戴宗面前问道:“晁盖兄长何时带人来救我?”

宋江刚开口,戴宗就闻到了一股异味,差点呕吐,忙假装观察四周,侧身避开这股难闻的气息。

戴宗答道:“兄长莫忧,晁天王已经前往梁山,找萧让、金大坚伪造了一封蔡京的回信,让黄文炳押解你进京。

出了城后,晁天王自会带人救你。”

宋江对萧让、金大坚有所耳闻,听罢欢喜地说:“这样便好!我就知道晁盖兄长绝不会见死不救。”

“戴宗兄弟,待我脱困后,你便随我去济州吧。”

“此事只能做一次。

我若遭劫,黄文炳那奸贼怕是会写信向蔡京告状,再伪造书信便不妥了。”

“你留在此处,恐会被那奸贼加害。”

戴宗听后点头:“事已至此,我也只好陪你去济州了。

况且我无家室牵绊。”

“这几日,我托的两个小**,有按时给你送饭吗?”

宋江点头回应:“嗯,他们都记得嘱咐。

不知晁盖兄长的队伍会在何处动手?”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个公差的声音:“戴院长,知州大人召见。”

二人一听,脸色骤变。

宋江急切地说:“黄文炳狡猾多端,恐怕还有刁难。

兄弟要冷静,你我性命都在你手上。”

“公明兄长放心。”戴宗点点头,整理心情向外走去。

原来戴宗走后,黄文炳打开那封伪造的书信,发现信中要求将宋江押解至东京,自己的功劳也会被上报天子,随后必有晋升。

黄文炳仔细查看了书信上的印记,确实是常见的‘翰林蔡京’字样,与之前见过的书帖文字相符。

近来,黄文炳也得知,朝廷派往梁山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梁山现已成为朝廷心头大患。

宋江在山东一带,颇负盛名,却因黄文炳的构陷,被视为梁山贼寇,将其押送至东京,定是一大功劳。

黄文炳读完信后,见蔡京果真有意提拔他,不禁满心欢喜。

“我不该如此低声下气巴结蔡九,如今攀上了蔡太师,总算时来运转了。”黄文炳心中喜悦,绕着书房踱步,忽觉事情似乎有隐忧。

他在心底细细思索,宋江充其量只是与梁山有牵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贼寇。

即便污蔑宋江为梁山强盗,他也并非徐悟锋那样关键的人物,蔡京未必会太过在意。

除非能擒获徐悟锋等人,或许蔡京才会在泄愤之余给予重赏。

然而,若黄文炳有此能力,又怎会屈尊去巴结蔡九?朝廷出动十余万大军尚不能剿灭梁山,他又如何能与之抗衡?

宋江与梁山的关系有限,蔡京绝不会因为一个人而轻易重用他。

黄文炳的真实意图,是借此事与蔡京建立联系,日后每逢佳节多加奉承,时间久了自然会被记住,到时谋求晋升也容易许多。

此外,蔡京身为当朝太宰,历经沉浮的老臣,即便有意重用黄文炳,也绝不会在书信中明说。

如此行事,岂不是授人以柄?

蔡京绝不会做这般愚蠢之事!

意识到这两点问题,黄文炳心中疑虑丛生,立刻派人召戴宗前来。

戴宗随着传唤的公差到达府衙大厅,黄文炳正在喝茶。

公差示意戴宗留在厅中,自己则靠近黄文炳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戴宗见黄文炳眉间微动,顿时警觉起来。

黄文炳让公差退下,随后笑着对戴宗说:“戴院长尽职尽责,刚回来就去查看牢房。”

戴宗作为两院押牢节级,职责本就在狱中,听闻此话忙道:“我外出数日,担心小牢子**,放走犯人,特来巡查一番。”

黄文炳闻言笑道:“那死囚宋江没逃走吧?这是太师亲自下令抓捕的重要犯人。”

戴宗神色如常地说:“小的办事勤勉,囚犯们都安守本分。”

他故意避开提及宋江,免得黄文炳追问,稍有不慎便会露出破绽。

黄文炳点点头:“如此甚好。

太师吩咐,让我将宋江押解进京,此事万不可出纰漏。

刚才我正忙公务,未能详查。”

“我问你,你去蔡相府时,接待你的门子是什么模样?”

戴宗察觉黄文炳起了疑心,心中暗惊,硬着头皮答道:“约莫三四十岁,中等身材,留着胡须。”

戴宗从未去过东京,不知蔡相府门子的真实情况,只能模糊描述,希望糊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