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9章 驻扎(2 / 2)

“多谢哥哥!”

鲁智深等众头领齐齐拱手致意。

栾廷玉拉过孙立介绍:“大哥,这就是病尉迟孙立。”

“好一个病尉迟!”

徐悟锋打量着孙立,微微点头,说道:“早就听闻孙提辖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孙立拱手答道:“不敢当,败军之人不敢谈勇。

徐寨主大名,我早已仰慕已久,此次败于梁山好汉之手,心悦诚服。”

徐悟锋说道:“不多赘言,先进营帐歇息,你的夫人和家人已在等候。”

众人进入中军大帐,孙立一眼便看到了孙新、顾大嫂等人。

大家纷纷上前问候,乐大娘子急切地问:“官人可有受伤?”

“并无损伤!”

孙立摇头回答,接着道:“我已经知晓你们的事,接下来有何打算?”

顾大嫂说道:“伯伯,我们闹了登州,杀了众多官府之人,即便与伯伯无干,官府也不会轻饶您。

更何况,您这次损兵折将,回去后难辞其咎,我们已决定投奔梁山,伯伯为何不一同前往?”

孙新附和道:“兄长莫再犹豫,除了梁山,我们别无去处。”

其实无需他人劝说,孙立早已有此想法,当下他向徐悟锋行礼道:“寨主,孙某虽是一介武夫,若寨主不嫌弃,愿加入梁山,听从指挥,生死与共。”

“提辖不必客气,今后咱们便是兄弟。”

徐悟锋笑着扶起孙立,安排众人坐下。

刚入伙的孙立想要立下头功,便说道:“寨主若想攻下青州,小弟愿为先锋。

昨夜登莱之兵惨败,慕容彦达或许尚不知情,也许能趁机骗开城门。”

徐悟锋摇摇头道:“那慕容彦达谨慎得很,我军就在城外,他不会轻易上当。”

青州城头。

慕容彦达苦等数日,仍不见登莱军来援,心中早已没了最初那份从容。

正午刚过,探子来报,称城外有一名叫孙立者,自称登州兵马提辖,正在城外叫阵。

慕容彦达听罢大惊,这登州提辖怎会出现在梁山?莫非登莱军已被梁山击破?

不及多想,慕容彦达急至城头,只见城外一人手握钢鞭,怒目而视。

孙立认出慕容彦达的服饰,高声说道:“慕容知府,我乃登州兵马提辖孙立。

登莱军败北,徐寨主仁义为怀,我已投奔梁山。”

“若知府肯归还崔提辖家人的**,我们即刻退兵,何必固执至此。”

慕容彦达听闻登莱军惨败,顿时心生恐惧,虽早有悔意,却因颜面难舍,始终不愿示弱。

此时魏虎臣上前劝道:“大人,崔家老小已亡,何必因些许恩怨,招惹匪徒。”

“不如先让其退兵,待朝廷大军到来,再一举清除青州境内的乱党。”

魏虎臣话音刚落,慕容彦达顺势而下,转身吩咐道:“既如此,此事交由你处置。”

说罢,转身离去。

魏虎臣大喜,待慕容彦达走远,忙向孙立喊道:“稍候,我这就派人取回崔家**。”

片刻后,城墙上放下一个大篮子,内里隐约可见一具无头**。

上下晃动良久,魏虎臣高声喊道:\"崔家五口的尸首都在下方,你们应当依约退去。”

崔猛早已来到阵前,望着城下已被斩首的家人,忽然间失去了勇气靠近。

见到崔猛痛不欲生的模样,徐悟锋立即命人带兵下去,将崔家老小的**取回。

天气寒冷,尽管过去了几天,但**尚未**。

当**被抬到眼前时,崔猛已痛苦地闭上双眼,竟不敢看上一眼。

这时,宋江和花荣也走近了,见到崔家人都已身首分离,花荣也不禁露出不忍之色。

宋江则哀号一声,冲向那些尸首,跪地叩头道:\"都是我疏忽大意,害得你们丧命,我罪责难逃!\"

看着宋江虚情假意的模样,徐悟锋顿感厌恶,转身策马走向路边。

宋江嚎啕一阵后,花荣上前安慰他。

崔猛心中满是怨恨,若非花荣在场,他早就动手掐死宋江了。

虽说是慕容彦达杀了人,可若非宋江构陷自己,家人怎会遭此厄运?

崔猛默然不语,将一家老小安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棺木中。

午后,梁山大军收拾营帐,先行撤至清风山脚下,在一处僻静之地,将崔猛的家人安葬。

看着五个小小的坟丘,崔猛磕了三个头,狠下心转身离开。

徐悟锋也拜了三拜,对崔猛说道:\"记住这个地方,如今风声正紧,若立碑恐又引官府注意,打扰他们的安宁。

待风声平息,我们再来这里立碑。”

崔猛默默点头,牢记各人的坟头位置。

当晚,宋江找到花荣,说道:\"贤弟,这次是我考虑不周,害了崔猛的家人,我心里十分不安。”

\"我反复思索后,想到一个弥补崔猛的办法,请贤弟应允。”

花荣并未多想,听后说道:\"哥哥但说无妨,即便倾尽家财赔偿崔猛,我也毫无异议。”

宋江握住花荣的手臂,哽咽道:\"多谢贤弟。”

宋江凝视着花荣,目光满是诚意,令花荣颇为窘迫。

他连忙说道:“兄长但说无妨。”

宋江缓缓开口:“我观崔猛武艺超群,年纪尚轻,而令妹温婉贤淑,两人堪称佳偶。

我想为他们牵线搭桥,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花荣本以为宋江欲以财物安抚崔猛,未曾想竟是要将妹妹许配给他。

他立刻答道:“公明兄台,非是小弟推辞,若有别的事,小弟能够答应,但这事绝不可行。

小妹早已倾心于悟锋,此乃事实。”

宋江闻言大惊:“竟有这样的事?我怎么不知?”

花荣叹道:“当年在济州,他们就互生情愫。

若非悟锋投奔山寨,小妹或许已嫁至徐家了。”

宋江额头渗出冷汗,说道:“是我的疏忽,还望贤弟莫怪,此事就此作罢。”

花荣安慰道:“兄长不知实情,我又怎会责怪?此事我会守口如瓶,不会告知悟锋。”

宋江这才放下心来,庆幸未在悟锋面前提及此事,否则局面定会难以收拾。

次日清晨,徐悟锋召集兵马,气势浩大地回返梁山,毫不畏惧沿途州府的官军。

巡逻捕盗的差役,偶尔得知梁山大军动向,无不避之不及,无人胆敢招惹。

梁山水陆并进,数日后进入济州境内。

某日午时,众人看见路边一家大酒店。

徐悟锋提议道:“众兄弟赶路多日,想必劳累。

我们就在这家店稍作休息。”

平日行军严格禁止饮酒,如今战事结束,众人早就盼着畅饮一番。

一听此言,众人欢呼雀跃。

随即,喽啰们原地休整,取出干粮进食,而徐悟锋与几位首领则入内用餐。

酒店的小二听到喧哗声,出门查看。

因靠近梁山且曾得其恩惠,看到这支千人队伍打着梁山旗号,不仅没有逃避,反而热情迎接。

进店后,徐悟锋等人发现店内只有三张大桌,其余全是小桌。

此刻店内仅有一人,却独占了一张大桌。

此人身材高大,约有八尺,肤色偏黄,不留胡须,桌上放着一根短棒。

店小二瞧见徐悟锋一行人,除去外面的大队人马,也有二十多人,于是走向那壮汉,笑说:\"麻烦您移个位置,让这位几位官人在这桌落座如何?\"

壮汉不明外间情况,闻言便急躁回应:\"俺花钱吃饭,讲究先来后到,不换!\"

小二赶紧赔礼:\"兄台,成全小店生意,换个座位又有何妨?\"

壮汉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们这些无知之辈,竟敢轻视孤身一人的我,要换座?便是赵官家来了,我也不会换。

再啰嗦,休怪老夫拳头开口!\"

酒保见状无奈道:\"我只是没说什么。”

那壮汉却不罢休,大声呵斥:\"你以为你能说什么?\"

秦明听至此,哪里还忍得住,喊道:\"喂!你这莽汉,何必如此嚣张?不换也就算了,何必恐吓他人?\"

见徐悟锋一方人数众多,壮汉却丝毫不惧,反因秦明多事而站起,手中握紧短棒,说道:\"俺骂他是他的事,关你屁事!\"

\"俺行走江湖多年,只服三人,其余皆如脚下的尘土。”

一听对方对自己无礼,秦明便欲上前教训。

徐悟锋想到一人,急忙拦住秦明,笑着问壮汉:\"你可说说,江湖上谁让你服气?\"

壮汉打量徐悟锋一番,见其似为首之人,才道:\"说出来怕吓着你。”

徐悟锋笑道:\"不妨,你且说说。”

壮汉说道:\"其一是沧州横海郡柴**的孙子,人称‘小旋风’的柴进柴大官人。”

徐悟锋点头道:\"柴大官人名震江湖,不知另外两人又是谁?\"

壮汉接着道:\"第二位是郓城县押司,唤作及时雨宋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