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4章 盗匪(1 / 2)

董平挨了一顿棍棒,伤痕累累,被杨林等人捆绑起来。

这位威震四方的双枪将,竟沦为阶下囚。

娄熊未看董平一眼,带着十多人打开城门,梁山军队如潮水般涌入。

城头守军大惊失色,还未反应过来,便听谢德喊话:“梁山兵马已入城,放下兵器,莫作无谓抵抗。”

士兵们面面相觑,自觉弃械,那一刻竟觉浑身轻松,压力尽释。

徐悟锋望向城头,朗声大笑,下令道:“派兵占据城头,大军暂留城外,我要与陈文昭说话。”

身旁的山士奇立即回应:“遵命!”

府衙内,陈文昭很快得知消息:娄熊、谢德以董平换得城门,献于敌寇。

他顿时瘫坐在椅上,心乱如麻。

“完了……”

他脑海中闪过轻生念头,或许寻根白绫便可解脱,还可能留下美名。

正欲颤巍巍起身安排家人撤离时,胡通判匆匆赶来。

“大人,贼人控制西门,但大军尚未入城。”胡通判汗流浃背地说。

陈文昭听闻此言,立刻振作起来,惊讶地追问:“贼寇并未进城,此话当真?”

胡通判急忙回答:“小人岂敢妄言?大人只需外出查看便知!”

陈文昭不再多问,迅速赶到府衙外,发现西门灯火辉煌。

城内虽显纷乱,却因城池失守所致,并非贼寇四处抢掠。

稍感安心后,陈文昭吩咐道:“速去探明详情,随后向本官汇报。”

贼寇虽已攻破城池,但未如攻打济州般侵扰城中富户,这让陈文昭深感疑惑。

不过,既然梁山匪众未进城,局面尚有转机。

然而,局势掌控在对方手中,无论结果如何,陈文昭都需应对。

“遵命!”胡通判领命离去。

陈文昭一边等候消息,一边下令各处都头***乱。

城内仍有火光,务必尽快扑灭。

不久,胡通判返回,手中多了一封信,急切递交给陈文昭:“大人,这是梁山首领命我转交的书信。”

陈文昭迫不及待接过信件,一眼看完内容,顿时长出一口气。

徐悟锋在信中明确表示,此次梁山军前来只为擒拿董平,为扈家庄枉死的百姓讨还公道,并非无缘无故攻城。

结尾处,徐悟锋提出条件,称只要获得钱粮,梁山泊便会撤兵。

陈文昭反复阅读数遍,终于放下心来,感觉轻松不少,这一难关总算度过。

些许钱粮算不得什么,只要贼寇未进城劫掠,即便暂时占据城门,也可视为城池安全。

同时,陈文昭内心感慨,这群匪徒虽行事大胆,但还算守信,声称只为董平而来,确实仅抓捕此人,连军队都没入城。

至于董平,陈文昭毫不在意。

若非他火烧扈家庄,致使数百人丧生,何至于引发今日之灾?

身为一介书生,陈文昭从未见过血腥场面,那些逝去的生命已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再说两人一个擅长谋略,一个精通武艺,本就是不同路数,谈不上有什么交情。

陈文昭早有计划,若此次能守住城池,定会参奏董平一本。

之前损失兵马已是遗憾,这次又闹出如此大事,让他十分愤怒。

随即,陈文昭对胡通判说:“既然贼人索要钱粮,你立即通知城内富户,让他们到府衙商议对策。”他又补充道,“同时,派人告知百姓,贼寇只为董平而来,无意劫掠城中财物,让大家安心。”

“若有人趁机生事,一经发现即刻抓捕。”

“遵命!”胡通判听令后,立刻安排下去。

胡通判召集差役,在城内四处宣传,消息迅速传遍全州。

原本紧张的大户们得知情况后,有的甚至躲藏起来,但听闻此信,立刻振作精神,准备应对。

不久,城中局势稳定下来,陈文昭在府衙与各大户商讨筹措钱粮事宜。

西城门外,徐悟锋面对董平,面无表情。

董平被捆得严严实实,刚遭杨林痛殴,脸庞青紫交错,浑身狼狈不堪。

董平早已没了胆量,见到徐悟锋便急忙求饶:“久仰梁山好汉义薄云天,我之前在扈家庄时做错事,现已知悔过。”他低头恳切地说,“若寨主不嫌弃,我愿意加入梁山,从此效忠,绝无二话!”

徐悟锋听罢,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这便是号称双枪将的董平吗?

若董平能更刚毅些,他或许还会对其另眼相看,但眼前这般畏首畏尾的模样,却令他连连摇头。

旁边李逵按捺不住,怒斥道:“你这胆小如鼠的东西,早该在扈家庄投降,如今落在我们手里,反倒来求饶了。”

“像你这样贪生怕死的人,若让你上了山,岂不是坏了我们梁山的名声?”

徐悟锋转头对扈三娘说道:“三娘,这个人就交由你处理,杀或放,我都无异议。”

“多谢徐寨主!”

扈三娘咬紧牙关,瞪着董平骂道:“你这奸贼,当日火烧我家扈家庄时,可曾想过有今天?”

董平心中一寒,明白自己落入扈三娘手中凶多吉少,立刻高声喊道:“徐寨主,我真心归降,请给我一个机会!”

“给你机会?那些在扈家庄被烧死的几百人,又有谁给了他们机会?”徐悟锋摇头,让人把董平带下去。

扈三娘随后离开,众人只听见董平的呼喊声逐渐停止。

不久后,扈三娘返回,脸上带着几滴血迹。

第三〇六章联金灭辽(第二更)

攻克郓州后的第三日,梁山兵马便撤离了。

城破当晚,陈文昭召集城中富户,将情况说明后,直接索要钱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富户们自然不敢反对,只是掏钱时,个个心疼不已。

徐悟锋虽未进城劫掠,但开口便是三十万贯,毫不客气。

富户们无奈之下,只能分摊费用,或以物抵债,终于凑齐了三十万贯,尽数送往梁山军营。

郓州并非贫瘠之地,作为一州治所,三十万贯虽多,但对于这些富户而言,还不至于危及性命。

徐悟锋拿到钱后,信守承诺,加之董平已死,他便不再久留,立即率军返回。

至于扈家与李家,因这次事件,都投向了梁山,无需徐悟锋开口,两家便主动请求加入。

独龙冈方向,徐悟锋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已派遣杨志前往驻防,随后还将安排工匠前去,构筑各类防御设施。

郓州城这边,陈文昭以财帛消灾,见梁山泊撤军,自是松了一口气。

但董平之死,需要向朝廷有所交代。

不过此事不难处理,只需据实禀报即可。

至于敌寇为何退兵,自然是在陈知州英明决策下,才保住城池未被攻破。

梁山泊在郓州城一战后,周边渐渐平静下来。

秋去冬来,转眼又要过年了。

徐悟锋大败六路官军,攻陷济州和郓州,之后一直在厉兵秣马,等待朝廷反击。

可眼看新年将至,东京方面却毫无动静,让他很是失望。

东京城里,高衙内失踪后,高俅曾让胡春寻找。

但年关将近,仍无任何音讯。

高俅既愤怒又无奈,好在高衙内有子嗣,不至于绝后,但他心中怨气难消。

然而,不知是谁掳走了高衙内,高俅又能向谁复仇?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边关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十一月时,黄龙府失守,耶律延禧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征伐女真。

结果,在护步达岗一战中,辽军与金军相遇,金军仅两万兵力,却打得辽军溃不成军。

并非契丹人不堪一击,七十万大军若属实,即便每人吐一口唾沫,也能淹没女真人。

实则是耶律延禧倒行逆施,导致辽国内部**,此次征讨女真,大军还未交战,辽国自己便已陷入混乱。

开战前,辽国有人密谋立耶律淳为帝,其中耶律章奴勾结燕王耶律淳的妻兄萧敌里及其外甥萧延留等人。

因此,大战尚未开始,耶律章奴便带着三百人从前线撤离,准备返回发动叛乱。

耶律延禧得知后,自然大惊失色,无心再战,急忙撤军回朝平叛。

然而七十万大军岂能说撤就撤?

这样以来,完颜阿骨打便抓住了时机,率精锐部队猛攻辽军中军,同时左右两翼夹击,辽军猝不及防,仓皇溃逃。

女真军队乘胜追击,一举攻克辽东五十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