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9章 林悦的反思(1 / 2)

庆功宴的喧嚣散去已有一周,林悦站在林沈集团总部大厦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被晨雾笼罩的城市。玻璃映出她眼底淡淡的疲惫,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窗面。办公桌上摊着最新的季度财报,亮眼的数字足以让任何商人欣喜若狂,但她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财经版角落的一则新闻上——《昔日建材巨头破产,创始人街头卖唱维生》。

那是被云鼎资本恶意收购后一蹶不振的老企业家,林悦记得他,去年在行业峰会上还意气风发地谈论着环保建材的未来。而现在,照片里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抱着吉他坐在地铁口,面前的铁盒里散落着几枚硬币。

“叩叩叩——”特助敲门进来,将一杯热咖啡放在桌上,“林总,上午十点的董事会资料准备好了。”

林悦回过神,揉了揉眉心:“放着吧。”她拿起那则新闻,“张叔的事,你怎么看?”

特助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面露难色:“商场就是这样,弱肉强食……”

“弱肉强食?”林悦轻声重复着这四个字,指尖微微收紧,“我们在收购云鼎旗下的建材公司时,是不是也挤垮了三家类似的中小企业?”

特助愣了一下,点头道:“是,但那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的报价已经很合理了。”

“合理?”林悦站起身,走到书架前,那里陈列着她父亲留下的日记。她抽出其中一本,翻到泛黄的页面,上面是父亲亲手写下的话:“商道亦人道,利字摆中间,道义放两旁,终会摔得粉身碎骨。”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特助:“张叔的公司原本有机会转型,是我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前三个月放出他们资金链断裂的假消息,才让银行抽贷的。这叫合理竞争?”

特助的额头渗出冷汗,低下头不敢说话。他知道林悦说的是事实,当时为了确保收购顺利,沈逸辰的特助确实提议过用些“非常规手段”,而林悦虽然犹豫过,最终还是默许了。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只有中央空调的送风声在回荡。林悦重新坐回椅子上,翻开父亲的日记,里面记录着林氏初创时的艰难,记录着父亲如何拒绝回扣、如何帮助濒临破产的供应商、如何在地震后匿名捐款盖学校。

“我好像……走偏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茫然,“我们成立林沈集团,是为了对抗秦墨扬的不择手段,可现在,我们用的某些方法,和他有什么区别?”

特助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被林悦抬手制止了。“你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办公室的门关上后,林悦将脸埋在掌心。沈逸辰还在欧洲考察新能源项目,临走前叮嘱她别太累,可她现在心里翻涌的情绪,比处理十个跨国项目还要疲惫。

手机震动起来,是福利院院长打来的。“林小姐,上次您捐的图书角已经建好了,孩子们都很喜欢,非要跟您说谢谢呢。”电话那头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稚嫩的童声喊着“谢谢林姐姐”。

林悦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想起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来福利院,告诉她:“赚再多钱,不如心里踏实。”那时她不懂,只觉得父亲傻,放着能赚大钱的灰色地带不走,偏要守着那点“原则”。

“院长,您等一下。”林悦深吸一口气,“我想在福利院建一个心理辅导室,再请几位专业的老师,您看需要多少钱?”

院长惊喜的声音传来:“真的吗?那太好了!不用太多,有您这份心就……”

“钱不是问题。”林悦打断她,“另外,我还想成立一个专项基金,帮助那些在商战中受波及的普通员工再就业。”

挂了电话,她的心情豁然开朗。父亲说得对,真正的强大不是踩在别人的废墟上,而是有能力守护更多人。她打开电脑,开始草拟一份文件,标题赫然写着——《关于成立林沈集团商业伦理委员会的提案》。

下午的董事会上,当林悦将提案放在桌上时,会议室里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