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为那份提案早已被销毁或遗忘,没想到它竟然被归档在这里,安静地等待着某一天被人重新打开。
林疏桐的手指轻轻滑过屏幕,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她没有多想,立即将这份文件扫描归档,并通过内部邮件发送给陆景行。
附言只有五个字:
“我想重启它。”
回复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已安排资源对接。”
简短、果断、毫无犹豫。
她嘴角微扬,眼中浮现出久违的光彩。
当天下午,陆氏集团总部召开了紧急董事会会议。
会场上气氛凝重,几位年长的老股东眉头紧锁,低声交谈。
他们对陆景行近期的一系列决策颇有微词,尤其当他提出要将集团旗下地产开发部门重组并交由林疏桐主导时,反对声浪几乎当场爆发。
“林小姐?一位建筑师?你让我们这些在商场打拼几十年的人听命于一个刚接手基金会的女人?”一位白发老者沉声质疑。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陆景行端坐在主位,神情淡然,目光却冷得能冻住空气。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他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建楼卖房,而是创造有温度的城市空间。林疏桐的设计理念与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你们担心风险,是因为不了解;但我不需要你们理解,只需要你们执行。”
话音落下,空气中仿佛凝结了一层寒意。
关键时刻,高律师起身,拿出一份厚厚的市场调研报告:“各位不妨先看看这个。这是关于全国一二线城市居住环境改善需求的数据分析。林小姐当年的提案虽然被否决,但如今看来,前瞻性极强。”
他翻开一页,指着关键数据:“过去三年,这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回报率高达21.3%。如果我们继续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淘汰。”
老股东们低头翻阅,原本激动的情绪逐渐平息。
最终,无人再提出异议。
林疏桐开始着手组建新的设计团队。
她亲自参与每一轮面试,挑选标准不是名校背景或社会关系,而是才华、潜力和一颗愿意为城市带来改变的心。
她特别关注那些出身普通却有着不屈精神的年轻人。
一次内部会议上,她看着围坐在圆桌旁的新成员,语气坚定地说:
“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建楼,而是为了改变生活。建筑不仅仅是结构和空间,更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栋楼、每一条街巷,都拥有属于它的故事和温度。”
这句话如同一粒种子,在年轻的设计师心中悄然萌芽。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默默提交提案的新人,而是一个可以引领方向、决定未来的建筑师。
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夜幕降临,林疏桐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离开基金会办公室时,私人律师走了进来,递给她一封信。
“刚刚收到的,匿名寄来的。”
她微微蹙眉,接过信封,上面没有署名,只写着一句话:
“有些真相,或许你并不想知道。”
她没拆开,只是随手放在桌上,心里却莫名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但她没有深究。
此刻的她,正沉浸在梦想一步步实现的喜悦中。
直到第二天早上,她在整理资料时无意间提起这封信,才注意到律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送信人还提到……关于你弟弟林子阳的康复记录,可能存在‘人为干预’的痕迹。”
林疏桐的动作顿住了。
她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迅速打开电脑,调取医院原始档案进行比对。
屏幕上跳转的数据,让她瞬间皱起了眉头。
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得不像现实。
她开始怀疑,那段看似自然而然的痊愈过程,是否真的如此纯粹?
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也没有惊慌失措。
她只是默默地关掉文档,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我需要查一家医院的所有手术记录,从三年前到现在。”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应答声:“明白。”
窗外晨曦初照,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而林疏桐的眼神,已经变得格外坚定。
林疏桐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轻敲如风,屏幕上不断跳转的数据记录像是被她一双眼睛强行拉出真相的线头。
她的脸色越来越沉,眼神也越来越冷。
篡改痕迹极其隐蔽,若不是律师那句“人为干预”,她或许永远不会去深挖这看似完美的康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