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我朋友从南方带回来的。”
陆海川解释道。
“南方的手工艺确实很厉害。”
林晓敏很是感叹。
“我觉得你的竹艺馆很有特色,到时候一定能吸引很多顾客的。”
“借你吉言。”
陆海川笑着说。
“等开业那天,你可一定要来捧场啊!”
“那是当然!”
林晓敏爽快地答应了。
“我今天来是特意问问你怎么帮你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竹艺馆。”
“好呀,你林大记者大手一挥,一写文章就能给我宣传了。”
陆海川高兴地说。
“那是当然,宣传的文章肯定少不了,这是最基本的,我们总编挺欣赏你的,毕竟你这竹艺馆和我们民艺报的内容很搭调。”
“谢谢,晓敏姐。”
林秀秀站在一旁,甜甜地道谢。
“别客气,咱们也是双赢,我也是靠着给海川写文章做宣传,自己也增加了知名度,我现在可是报社主编最看重的记者了。”
“那也是晓敏姐你自己有能力。”
林秀秀很平和地恭维着。
“对了,上次你的竹艺馆展览,广播电台的民间寻宝节目的主持人来亲自做的直播,反响特别好,我要是跟他说,你的竹艺馆以后就是营业性质了,他肯定会更感兴趣。”
林晓敏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
“是吗?”
陆海川说的很含蓄。
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个体经营如今在津市恐怕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而他们电台来做这个节目,肯定会有很高的收听率。
“必须的,就包在我身上吧!”
“那就拜托啦!”
“等好吧!”
林晓敏说完就挥手告别了他们。
陆海川和林秀秀把她送到了门口。
林晓敏果然说到做到,第二天,一篇关于竹艺馆的报道就出现在了民艺报上。
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竹艺馆的特色和陆海川的精湛技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开业的前一天晚上,陆海川和林秀秀以及舍友们一起对竹艺馆进行了最后的检查。
从灯光到展品,从卫生到安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确保开业当天一切顺利。
夜深了,竹艺馆里灯火通明,大家忙碌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
虽然大家身体都很疲惫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闹欢乐的笑容。
终于,开业的日子到来了。
竹艺馆门前早早地就聚集了许多人,大家都对这家新开的竹艺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陆海川站在门前微笑着迎接每一位顾客。
他整个人精神抖擞,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迎接每一位踏入竹艺馆的顾客。
这一天是他人生中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致富发财的开始。
不一会儿。
竹艺馆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